第五十一回
趙姨娘
上回說到趙姨娘,那么為什么曹公這么討厭她呢?又為什么安排她做探春的親媽呢?要知道探春也是曹公心愛之人呢!探春第一次出場在第三回,“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這是林黛玉眼中的探春,無疑,即使是在林黛玉的眼里,探春也是超凡脫俗的。可這么個風神俊秀之人偏偏出自趙姨娘;我想曹公這么做原因無外乎兩點:一、所有的作者都會從自己身邊搜集素材,曹公的成長過程中一定曾遇到過類似人物,印象深刻;二、則是為了給探春加戲,使探春這個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書中和趙姨娘相關的有三出大戲:一是趙姨娘利用巫蠱之術算計王熙鳳和賈寶玉,二是趙姨娘為兄弟爭喪葬費,三是大鬧怡紅院。我們暫時將趙姨娘有多少銀子的事撂一邊,先來聊聊這幾出戲。
先說第五十五回趙姨娘為自家兄弟爭喪葬費的事,這件事是直接與探春相關的;這一回的回目名叫《辱親女愚妾爭閑氣,欺幼主刁奴蓄險心》,看題目就能窺見曹公心事,探春處處要強、時時自愛,可偏偏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大觀園里像她這樣的女孩兒太多了,晴雯、司棋等都一樣,只不過探春比她們的運氣還略好些,是個小姐的身份,但她的親媽卻偏是個家生子的女兒,也就是生來就是個奴才。此處不免想起鴛鴦,也是個家生子的女兒,差一點也成了姨娘。當時邢夫人就曾親口對她說:“過一年半載,生下個一男半女,你就和我并肩了。”趙姨娘就是那個成功生了一男半女的角色,可她和王夫人并肩了嗎?書中第二十回,賈環和鶯兒賴賬,搞得不歡而散,趙姨娘訓他正好被王熙鳳聽見,王熙鳳毫不客氣地把趙姨娘反過來訓了一頓,并警告趙姨娘:“他現是主子,不好了,橫豎有教導他的人,與你什么相干!”別說和王夫人并肩了,在王熙鳳眼里她永遠都是個奴才。
當趙姨娘的兄弟趙國基死時,恰是探春與李紈、寶釵三人當家的期間,管家娘子吳新登媳婦耍陰,不提舊規矩,李紈參照襲人之母的先例賞銀四十兩,探春問舊制,吳新登媳婦回了句一語雙關的話:“這也不是什么大事,賞多少,誰還敢爭不成?”這話聽著是討好探春,實則暗諷探春與趙國基的關系,探春也是個冰雪聰明的人,豈有聽不出的,只是不好發作,只能要求查舊賬,結果按例只能給二十兩。不想趙姨娘聞訊頓時殺上門來。說真的,趙姨娘的話也不無道理,“我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這么大年紀,又有你和你兄弟,這會子連襲人都不如了,我還有什么臉?連你也沒臉面,別說我了!”一個“熬”字將趙姨娘生存之不易描畫得栩栩如生。多少讀者也因此事責罵探春附庸權勢,對親娘淡薄;拜托諸位!萬不可脫離文章背景以現代人的觀點看書中人。探春的回答是:“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偏我是女孩兒家,一句多話也沒有我亂說的”“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為難不叫我管,那才正經沒臉,連姨娘也真沒臉!”一面說,一面不禁滾下淚來。設身處地替探春想想,萬般無奈皆化作珠淚滾滾。偏那趙姨娘蠢到極致,“太太疼你,你越發拉扯拉扯我們。你只顧討太太的疼,就把我們忘了。”探春答:“我怎么忘了?叫我怎么拉扯?”是啊!她一個不當家不理財的姑娘又能做得了什么主呢?平時防著那撥嘴尖毛長的傭人竊竊私語還來不及呢!但趙姨娘這個蠢貨,以為探春這段時期臨時管個家,自己終于熬出頭了,該揚眉吐氣了,所以不依不饒;“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給了二三十兩銀子,難道太太就不依你?”氣得探春只好哭道:“誰不知道我是姨娘養的,必要過兩三個月尋出由頭來,徹底來翻騰一陣,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就趙姨娘這貨,即便身在現代社會也是夠嗆。
也許有讀者覺得趙姨娘說得沒錯啊,王夫人的確不會因為二三十兩銀子責怪探春的;但我還是那句話,一定要留心書中的時代背景,正因為探春是姨娘所生,所以才格外心高氣傲,不是她敏感,實在是現實逼得她不得不留神。王熙鳳和平兒私聊時也是因為此事替她惋惜:“只可惜她命薄,沒托生在太太肚里。”并且嘆惜:“雖然庶出一樣,女兒卻比不得男人,將來攀親時,如今有一種輕狂人,先要打聽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為庶出不要的。”可見“姨娘養的”就像是個烙印,這一生一世都要跟著探春的,死都甩不脫。迎春后來死得那么慘,其實和她的庶出身份也是密切相關的。
所以這一回的標題起得好啊,“愚妾”,這娘兒們實在是愚蠢至極。本來她生了一兒一女,只要靜靜地等待兒女成人,自有出頭之日,可她偏就把手里的一對王給打爛了。當然也有研究者深厭探春的,認為她不過是借趙國基之事作秀罷了。我卻不敢茍同,作為管理者避嫌是最起碼的素質,更是服眾立威所必不可少的環節。趙姨娘若是個明白人,此時正該支持女兒的工作才是上策呀。王熙鳳就很明白這個道理:“俗語擒賊先擒王,她如今要作法開端,一定是先拿我開端。倘或她要駁我的事,你可別分辯,你只越恭敬,越說駁的是才好。千萬別想著怕我沒臉,和她一犟,就不好了。”不但王熙鳳明白這個道理,平兒也清楚得很,早已行動在先了。若換了趙姨娘豈非又是一場大鬧?
趙姨娘這糊涂蛋干的糊涂事還有更絕的在后面,且待下回分解。
上一篇:紅樓夢《賈茵》解讀
下一篇:紅樓夢《趙姨娘PK野驢子》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