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徐芳·與梅律之》鑒賞
別時桃腮初綻,今榴火又欲然矣①。江云暮樹,似屬例語,然情之所鐘,正在此際。
抵三山②,主人即迎入,蕉陰深處,儼有一廬,以待棲止,則其殷然之意亦可知矣。此公金玉粹品,如冰之門與如灰之心,最相愜適。長日無營,惟清談古今,放論山水。又從故友林孔碩所乞得荊川五編及雜書十數種③,窗幾益覺明暢,興會所至,輒抽一卷,回荔枝樹下,倚拳石,就濃陰,學蜷蜿白魚,吞嚙數字,便足竟日。蘇子瞻云“有什么歇不得處”,貧苦自吾分耳,閉戶讀書,隨處凈土,今即以客舍為僧關,亦奚弗可也?深恐兄惓念遙切,或欲征近來日課,輒以此報。
兒輩讀書,有“浮” “惰”兩病,望社兄留意鞭策。大抵溫故知新,務有常課,所謂日計不足,月計有余者也。諸不一。
(《懸榻編》)
此信開頭兩句,寫桃花和榴花,色調絢爛冶艷,暗示節候的變化,與友人分別已有一載有余,同時也象征友誼的美好珍貴?!敖颇簶洹?,寫對友人的思念,語出杜甫《春日憶李白》: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p>
中間一段,是全文的主體,報告客居生活并表明志向。報告閩中生活以敘述為主,但不是流水帳似的掛上了事,而是傾注了感情,因而能見作者的情趣、人品。在介紹主人的時候,他感謝主人為自己安排了這樣一個“棲止”的地方:“蕉陰深處,儼有一廬?!庇仲澷p主人品格醇美,有如“金玉”,跟自己的性格非常投合,清談終日而不知倦。主人的形象也映出了作者自身的人格。談到讀書生活,作者的情態、興致也浮現紙上。“白魚” 比喻最絕,生動而又風趣,表現了作者嗜書成癖、以書為生的習性?!疤K子瞻云” 以下,直接表述作者的生活態度。他隨遇而安,甘守清貧,閉門讀書,把這種生活看作一塊“凈土”。他的心已灰,不愿去競逐榮華。這種心態或許反映了作者宦途的失意。
信的末尾請友人對自己的孩子“留意鞭策”,仍不離讀書一事。作者指出,青年士子讀書有兩種通?。阂辉弧案 ?,浮光掠影,淺嘗輒止;二曰“惰”,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針對這兩種毛病,提出 “溫故知新,務有常課”的矯正方法。能“溫故”,經常溫習,反復研究,則可治“浮”;有“常課”,規定一定的時間、要求,持之以恒,則可治“惰”。話很簡短,但非常切實。
上一篇:《宋·蘇軾·與曾子固書》鑒賞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蕭綱·與湘東王令悼王規》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