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湘江靜》
暮草堆青云浸浦。①記匆匆、倦篙曾駐。②漁榔四起,沙鷗未落,怕愁沾詩句。③碧袖一聲歌,《石城》怨、西風隨去。④滄波蕩晚,菰蒲弄秋,還重到、斷魂處。⑤酒易醒,思正苦。想空山、桂香懸樹。⑥三年夢冷,孤吟意短,屢煙鐘津鼓。⑦屐齒厭登臨,移橙后、幾番涼雨。⑧潘郎漸老,風流頓減,《閑居》未賦。⑨
【注釋】 ①云浸浦:云層低卷,低到接近水面。②“記匆匆”句:意為以前曾坐船匆匆路過這里并作過短暫的停留。③漁榔:漁人驅魚之具。④碧袖:碧綠之袖,即翠袖。此處指身著碧袖衣裳的女郎。石城:樂府《西曲》有《石城樂》,相傳為南朝宋臧質所作。質嘗為竟陵郡守,于城上眺矚,見群少年歌謠通暢,因作此曲。梅溪反其義而用之。⑤菰蒲:菰和蒲.都是淺水植物。弄:戲。斷魂:銷魂神往,形容情深或哀傷。⑥“想空山”句:劉安《招隱士》:“桂樹叢生兮山之幽。”李賀《全銅仙人辭漢歌》:“畫闌桂樹懸秋香。” ⑦夢冷:杜荀鶴《將游湘湖有作》:“岳鐘思夢冷,湘月少殘篇。”短:不足。江淹《傷內弟劉常侍》:“長悲離短意,惻切吟空庭。”煙鐘:煙霧中隱約傳來的鐘聲。津鼓:渡頭的鼓聲。李端《古別離》:“天晴見海檣,月落聞津鼓。” ⑧屐齒:登山用的木屐的齒。移橙:指橙的移栽,橙可用播種,稼接,壓條等法繁植,有的須移植。杜甫《遣意》:“衰年催釀黍,細雨更移橙。”史達祖另有《齊天樂·賦橙》亦曰:“細雨重移,新霜試摘,佳處一年秋晚。” ⑨潘郎:指潘岳。他曾作《閑居賦》,其序曰:“……太夫人在堂,有贏老之疾,尚何能違膝下之色養,而屑屑從斗筲之役乎?于是覽止足之分,庶浮云之成。筑室、種樹,逍遙自得。……乃作《閑居賦》以歌事遂情焉。”李善注:“《閑居賦》者,此蓋取于禮篇,不知世事,閑靜居坐之意也。”
【譯文】 暮色蒼茫之中,原野草色一片青;云層低卷,遮斷江浦。當年匆匆過此,泊舟小住。記得驅魚聲起,沙鷗飛舞。我生怕驚擾愁中詩客,難賦斷腸句。翠袖倩女,嘹亮歌喉,一曲《石城怨》,竟隨西風飄去。江上暮靄,菰蒲在秋風中搖曳,卻重到,傷情處。
酒醉易醒,愁思卻苦。山中芳香四溢,想必是桂花滿樹。三年了,艷情已絕,詩思不敏,常聽晨鐘暮鼓。我厭倦了臨水登山,正逢移種橙樹的秋后,屢遭風霜涼雨。我漸漸老了,壯心銷磨,卻無從賦詠閑居!
【集評】 清·戈載:“(梅溪)集中如《東風第一枝》《壽樓春》、《湘江靜》、《綺羅香》、《秋霽》皆推杰構。”(《宋七家詞選》)
清·李調元: “‘沙鷗未落,怕愁沽詩句’……此皆史氏碎金也。”(《雨村詞話》卷三)
清·陳廷焯:“梅溪詞,如‘碧袖一聲歌,石城怨,西風隨去,滄波蕩晚,菰蒲弄秋,還重到、斷魂處。’沉郁之至。又‘三年夢冷,孤吟意短,屢煙鐘津鼓。屐齒厭登臨,移橙后,幾番涼雨,’亦居然美成復生。”(《白雨齋詞話》卷二)
近代·俞陛云:“此詞純寫旅懷。‘碧袖’二句如寒江聞笛,聲聲哀怨。下闋以作客之孤身,況歷三年之久,煙鐘津鼓,屢換關河,倦登王粲之樓,未卜潘郎之宅,煙塵長望,衰颯摧顏矣。”(《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這首詞是作者身為天涯遷客,言情說恨之作。大約作于嘉定元年(1208)秋或稍后,當時作者被流放到荊漢地區。早年,他因科舉失意,曾在此地做過幕僚之類的小官。這次貶謫荊漢,乃是重返故地。但自身的處境比前次更為不幸,不僅政治抱負難伸,而且行動沒有自由,想歸隱閑居亦不可得。這首詞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全詞并不按時間或空間的順序來安排,而多處交叉卻又處處關合,嶺斷云連。開頭寫重游故地,但在第二句即宕開許多感喟,不說現時的心事,卻追溯與歌女相遇的情事。而“滄波蕩晚”卻又折回現實,與開頭一句緊緊關合,同時領起后片。后片中“想空山”關合“思正苦”,“屐齒”句又照應“空山”句。章法完密,而又曲折多變。陳匪石在論及此詞時曾說:“其轉折皆在空際,為潛氣內轉之法,愈轉愈深,愈轉愈郁,此善學清真者。”陳廷焯也說它:“居然美成復生。”當然,蘊含在這首詞中豐富的政治內涵,卻是清真詞中所不具備的,這又是周、史二家的不同處。
上一篇:范仲淹《漁家傲》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周邦彥《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