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散曲《登高》原文與翻譯、賞析
[唐] 杜 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②。
無邊落木蕭蕭下③,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④,百年多病獨登臺⑤。
艱難苦恨繁霜鬢⑥,潦倒新停濁酒杯⑦。
〔注釋〕
①本篇選自杜甫《杜工部集》。②渚(zhu煮),水中小塊陸地,沙洲。清,冷落。飛回,回旋往返地飛。③落木,落葉。蕭蕭,風吹落葉聲。④萬里,離家萬里。悲秋,秋天感到的悲涼。作客,指不在故鄉。⑤百年,一生,此指老年。⑥艱難,指身世艱難,不順利。苦恨,深恨。繁,多。霜鬢,白發。⑦潦倒,衰頹、不振作。新停酒杯,指杜甫因病戒酒。
〔分析〕
此詩作于杜甫晚年。公元765年春,杜甫好友嚴武突然死去。就在這一年的五月,杜甫攜家離開成都,“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旅夜書懷》),乘舟東下,向夔州進發。在夔州,詩人肺病、瘧疾、風痹、糖尿病不時發作,最后耳聾齒落,百病纏身。
古人以農歷九月九日為登高節。這一天,登高飲酒,婦人戴茱萸(一種有強烈香味的植物,一名越椒)囊,據說可以避災除禍(見《續齊諧記》)。大約在大歷二年(公元767年)的秋天,詩人在夔州獨自登高,百感交集。《登高》詩就是他當時心境的記錄。
詩的前四句寫秋景,是秋日登高的所見所聞。
一、二兩句細處著筆,寫具體的景物。在這兩句詩里,選擇了六件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風、天、猿嘯、渚、沙、鳥飛。每種景物又只用一個字來形容:秋天多風,登高風就大,對于一個老年多病的人來說,就更覺得風大,所以用了一個“急”字;秋季天清氣爽,天顯得格外“高”;夔州一帶多猿,鳴聲凄切,曾經有過這樣一首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荊州記》)所以說猿嘯“哀”;秋天景物蕭瑟,從上向下看,小沙洲顯得孤零冷落,因此用了一個“清”字;沙的特點是“白”;鳥飛的特點是“回”,回旋地飛。把景物寫得各有特點,這樣具體、這樣細致、這樣準確。
三、四兩句從大處落墨,寫整體景物。因為風急,所以葉落紛紛,蕭蕭有聲。詩人登高,雖然視野比較開闊,看得比較遼遠,但總還是有限的。這里用了“無邊”兩個字來寫秋意之深,這是包含了詩人的感覺在內的。無邊無際的落葉,紛紛而下,可見秋意已經很深了。“不盡”用來形容長江源遠流長;又因為風急,所以說大江波濤洶涌,滾滾而來。這兩句寫景,真是渾涵汪茫,境界闊大,很有氣魄。
這四句景物,寫得有聲(嘯哀、蕭蕭)、有色(白),有靜(天、渚、沙)、有動(鳥飛、猿鳴、落葉、江流),共同組成一幅絕妙的秋景圖。
后四句抒情,寫登高的感慨。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描寫登高的情懷,包含了許多層意思:詩人在夔州的時候,曾經借《詠懷古跡》來抒發自己的情懷,寫下了“搖落深知宋玉悲”的句子。戰國時,楚人宋玉在《九辯》里有感于秋天草木凋落而哀嘆自己的身世飄零。杜甫此時有了親身的感受,深深懂得了宋玉悲秋的緣故。在詩人看來,秋天是讓人悲涼的,這是第一層;客中的秋天更自不同,這是第二層;常客中的秋天,又不同于一時作客他鄉,這是第三層;萬里常客中的秋天,是第四層;既不能會親訪友,又不是舉家齊登,而是獨自登高,是第六層;病中獨登,第七層;萬里常客病中獨登,第八層……等等,把登高時的情懷揭示得淋漓盡致。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把五、六兩句的內容補充得更具體、更深沉了。這兩句詩的含意十分豐富:久客他鄉,則備嘗艱難,這是第一層;艱難,自然愁多,是第二層;愁多勢必促人衰老,是第三層;艱難、愁苦、更兼衰老,使得詩人心灰意冷,潦倒日甚,是第四層;窮愁潦倒,需要借酒澆愁,卻偏偏因病不能喝酒,這反而更增添了愁煩,這是第五層……。詩寫到這里戛然而止,好像意猶未盡。詩人把此時的情懷描述得這樣細膩,給讀者留下思索咀嚼的余味。
全詩通過詩人登高所聞、所見、所感,描繪了大江邊的深秋景象,抒發了詩人半生艱難的身世之感。
語言凝煉準確,描繪生動,言近指遠,含蓄有味,充分體現了沉郁頓挫的風格。
一般律詩只有中間兩聯對偶,這首詩卻八句皆對,十分工整。但由于作者感情充沛,技巧純熟,又顯得流暢自然。
這首詩歷來為人傳誦,明人胡應麟甚至把這首詩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
〔評說〕
羅大經《鶴林玉露》:“杜陵詩云:‘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萬里,地之遠也;悲秋,時之慘凄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
胡應麟《詩藪》:“杜‘風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微有說者,是杜詩,非唐詩耳。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元人評此詩云:‘一篇之內,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亦有識者。”
楊倫《杜詩鏡銓》:“高渾一氣,古今獨步,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上一篇:詩詞·散曲《登金陵鳳凰臺》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詩詞·散曲《白頭吟》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