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零丁洋在廣東珠江口外的零丁山下,西面就是南宋流亡政府所在地崖山。偉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于1278年12月在廣東海豐縣北面的五坡嶺兵敗被俘。次年,元軍統帥張弘范渡海攻打崖山,強迫文天祥寫信招降南宋抗元將領張世杰。這首七律就是文天祥的嚴正答覆。從這首詩里,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個人和國家命運休戚相關與為國捐軀的決心。
文天祥于宋理宗寶佑元年(1256)以優異成績被皇帝親自點為狀元,這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知識分子來說,乃是莫大的榮耀。第一句中的“遭逢”,即含有得到皇帝知遇的意思。但文天祥出仕之日,正當國家處于危急存亡之秋。蒙古統治者不斷起兵進犯,南宋政權岌岌可危,所以詩歌一開始就以沉痛的心情說明自己是在國難當頭之際,通過考試儒家經典而登上政壇的。第二句是指1275年,元軍逼近南宋都城臨安,文天祥從故鄉江西招募三萬戰士前來救援,一直到1278年兵敗被俘,在荒涼冷落的戰爭環境里和元軍周旋了整整四個年頭。首聯概述了詩人幾十年的風雨歷程。頷聯運用兩個形象的比喻,說明國事的艱危和個人遭遇的痛苦:狂風吹得柳絮在空中紛紛飄揚,這正是南宋山河支離破碎的真實寫照;暴雨打擊著水上的浮萍,象征著自己到處飄零,艱辛備嘗。頸聯因物起興,運用“雙關”的修辭手法,具體敘述詩人在抗元戰斗中的兩件難忘的經歷:1277年在江西吉安縣附近的空坑被元軍打敗,妻兒被俘,士卒四散,不得已只好從惶恐灘退往福建汀州,而現在被押的地方又名零丁洋。這“惶恐”、“零丁”既是地名,又可用來作為詩人心境的寫照,有力地抒發國破家亡、孤苦零丁的沉痛之情。尾聯用“激問”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在國事危殆之際,慷慨激昂地發出以死殉國的莊嚴誓言。提問發人深思,答案斬釘截鐵。他要留下一顆赤誠的忠心照耀在史冊上,千秋萬代,永放光芒!古代用青色竹簡記載歷史,竹簡要經過火烤后蒸發出象汗一樣的水氣后才能使用,故名“汗青”。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點是把個人的經歷與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從而有力地表現出詩人堅貞的民族氣節。再加上高度的概括力、生動形象的比喻、巧妙的雙關等藝術手段的熟練運用,使全詩呈現出一股悲壯的情調,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
上一篇:《載馳·《詩經·鄘風》》賞析
下一篇:《述國亡詩·五代·花蕊夫人》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