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李頎《古從軍行》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①。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②。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③。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④。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⑤。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⑥。
【作者小傳】
李頎(690? —754?),郡望趙郡(今河北趙縣),家住潁陽(今河南登封)。一說東川人,因稱“李東川”,誤。開元二十三年(735)登進士第,曾官新鄉縣尉。久不得調,隱居學佛道。生平見《唐才子傳》卷二,今人傅璇琮有《李頎考》。其詩擅長七古七律。七古氣勢奔放,酣暢恣肆,為盛唐七古典型代表之一。七律聲調、品格高遠,形式規范,高棅認為“足為萬世法程”(《唐詩品匯》卷二)。
【解題】
《從軍行》乃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平調曲。前人多以此題描寫軍旅生活。此詩以古喻今,借漢諷唐,故稱《古從軍行》。詩約作于天寶年間,其時唐玄宗實行開邊政策,窮兵黷武,故作者寫此詩予以諷刺。詩中極寫邊塞之荒寒和戰士戍守之艱苦,揭露玄宗黷武政策造成戰士埋骨塞外的惡果。全詩氣勢奔放,語言流暢。
【注釋】
①二句寫戰士生活:白天必須登山瞭望有無烽火,傍晚還要到交河使馬飲水。烽火:古代邊防軍發現敵人侵犯時燃起的煙火,用以向內地報警。交河:唐縣名,故址在今新疆吐魯番縣治西,有兩河在此交會,故名。又河名,出交河縣北天山,流經城下,故名。
②二句謂戰士在軍中聽到的只有刁斗聲和幽怨的琵琶聲。刁斗:本用于軍中夜間報更或報警,上句或謂風沙使天地昏暗,故行軍時亦敲刁斗傳遞信號,以免失去聯絡。公主琵琶:用烏孫公主典故。漢代將江都王劉建女細君嫁給烏孫國王昆莫,史稱烏孫公主。出嫁時有樂隊演奏陪送,其中主要樂器是琵琶。此處意謂在塞外聽到幽怨的音樂聲,就像當年烏孫公主在路上聽到的琵琶演奏。③二句極寫塞外荒涼和寒冷。意謂在塞外看到的只有萬里野云,不見城郭,連綿的大沙漠上不斷地下著雪。④二句意謂每夜飛過胡地的雁都在哀鳴,當地的胡人都因戰爭艱苦而落淚,遠來的漢族士兵的苦痛也就可想而知。⑤二句意謂聽說玉門關還被皇帝派兵遮斷,不準入關,只應跟隨輕車將軍在塞外拚命?!妒酚洝?大宛列傳》記載:漢武帝命貳師將軍李廣利攻大宛,士兵饑,攻戰不利,欲罷兵休整,武帝大怒,派使者擋在返朝要道玉門關,說:“軍有敢入者輒斬之?!贝颂幱闷湟?,輕車:漢有輕車將軍。李廣從弟李蔡曾為此職。⑥二句意謂每天犧牲許多戰士,埋骨塞外,所得的只是葡萄種子進入朝廷而已。意謂得不償失。荒外,邊疆。蒲桃:即葡萄?!稘h書· 西域傳上· 大宛國》:“宛王蟬封與漢約,歲獻天馬二匹,漢使采蒲陶、苜宿種歸。天子以天馬多,又外國使來眾,益種蒲陶、苜宿離宮館旁,極望焉?!?
上一篇:李適之《罷相作》五言絕句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李頎《送陳章甫》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