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散曲·己亥雜詩《其二(故人橫海拜將軍)》原文與翻譯、賞析
故人橫海拜將軍①,側立東南未蕆勛②。
我有《陰符》三百字③,蠟丸難寄惜雄文④!
〔注釋〕
①本篇原列《己亥雜詩》第八十七。故人,指作者的朋友林則徐。林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閩侯)人,嘉慶進士。與龔自珍、魏源等共倡經世之學,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在湖廣總督任內堅決維護國家民族的利益,查禁鴉片。曾以欽差大臣去廣東與總督鄧廷楨協力查獲英美煙商所販運的鴉片二百三十七萬斤,在虎門悉數銷毀,并且組織力量多次擊退英軍的武裝侵略。1840年任兩廣總督,嚴密設防,后來受投降派誣陷革職,不久充軍新疆。橫海拜將軍,橫海將軍是漢代的官名。《史記·衛將軍傳》:“將軍韓說(yue悅)以待詔為橫海將軍,擊東越有功。”這里借指林則徐在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入朝向皇帝面奏禁煙問題的事務,受命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到廣東查禁鴉片,水師也歸他節制的新職務。②側立,側足而立,指勤懇辦事,不敢稍有松懈。《后漢書·吳漢傳》:“漢性強立,每從征伐,帝未安,恒側足而立。”蕆(chan產),完成,蕆勛即大功告成。③《陰符》,即《陰符經》,古代的兵書。《云芨七簽》卷一百《軒轅本紀》:“玄女傳《陰符經》三百言,帝(指軒轅)觀之十旬,討伏蚩尤。”但沒有流傳下來。借指自己考慮的對付英國殖民主義者的辦法。④蠟丸,古代傳遞軍事情報及機密文件,常用蠟丸裹封以保守秘密,又稱蠟彈。宋趙升《朝野類要》:“蠟彈:以帛寫機密事,外用蠟固,陷于股肱皮膜之間,所以防在路之浮沉漏泄也。”林則徐在廣東禁煙階段,龔自珍很想隨同南下,參加這項工作,由于朝廷內部斗爭激烈,未能如愿,他的建議,在十一月所作《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中可以看到。第二年六月,林則徐在虎門焚燒截獲的鴉片,英國殖民主義者準備訴之武力,挑起戰爭;林則徐也積極準備應戰。龔自珍又書寫了自己考慮的對策,但未能寄出。這首詩后兩句敘寫的就是作者愛國抱負不能實現的感嘆。
〔分析〕
龔自珍一直對鴉片的輸入及吸食深惡痛絕,竭力主張禁煙抗英。一八三八年底,當林則徐奉旨前往廣州查禁鴉片時,他曾作《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一文,向林則徐“獻三種決定義,三種旁義,三種答難義,一種歸墟義”,積極地出謀劃策;并且要求隨同林則徐一起南下,以實現御侮圖強的抱負。后雖未成行,但他對廣東的禁煙斗爭始終抱著極大的熱情,時時注視著事態的進展。寫作本詩時,詩人已經辭去官職,然而還是念念不忘老友林則徐和正在進行的禁煙、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
詩的前兩句,表明詩人時刻關注著林則徐正進行的斗爭,為此而牽腸掛肚。詩人與林則徐志同道合,在北京期間有較多的往來,相互間引為知己,這里稱林為“故人”實不為過。“橫海拜將軍”指的是林則徐被朝廷任命為欽差大臣,到廣東去查禁鴉片、抗擊英國侵略者的事。此處用了一個典故。西漢時,漢武帝曾封路博德為伏波將軍、楊仆為樓船將軍、韓說為橫海將軍。后者曾渡海攻打東越。詩人在《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一文中,也曾將林則徐比作“伏波將軍”。可見詩人一心希望林則徐能夠率領軍隊打敗英帝國主義的侵略。在詩人看來,像林則徐這樣的人物實在難得,他能夠堅守在國家的南大門實屬不易。“側立”二字十分形象地說明了林則徐處境的艱難:既要防范外部海上敵人的侵略,又要對付內部身邊投降派的攻擊。詩人意識到,禁煙雖然已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斗爭還未結束。“未蕆勛”表明詩人已經預見到事態將進一步發展,林則徐還沒有真正完成徹底禁止鴉片,消滅侵略軍的偉大功業。
在詩的后兩句中,詩人發出了無奈的慨嘆,為自己不能向林則徐遞獻斗爭的計謀而惆悵不已。面對一觸即發、危在旦夕的形勢,詩人真想再次為自己的老朋友獻上一些妙計良策啊。“陰符”指《陰符經》,是我國的一部古書,講的是治國之術、用兵之術,詩人以此來指代自己新的建議與計謀。縱然有一篇像《陰符經》那樣的好文章,哪怕內容再精當、再機密、再不尋常,卻不可能寄送到林則徐的手中,這對詩人來說,的確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以致他不得不深感惋惜,徒喚奈何了! 詩句雖然道出了詩人的無奈,但我們是能夠從中察覺到詩人關心國家安危,渴望投身禁煙抗英斗爭的熱切心情的。
上一篇:詩詞·散曲·金縷曲《其二(我亦飄零久)》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散文賦《前赤壁賦》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