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谷梁傳·鄭伯克段于鄢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 能殺也! 何以不言殺? 見段之有徒眾也①。
段,鄭伯弟也。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子、母弟目君②。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段,弟也,而弗謂弟; 公子也,而弗謂公子,貶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賤段而甚鄭伯也,何甚乎鄭伯③?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于殺也。于鄢④,遠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中而殺之云爾,甚之也。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
【注釋】 ①段:鄭武公之子。徒眾:軍隊。②世子:古代天子、諸侯的嫡長子。目:看作。③甚: 更加。鄭伯: 鄭莊公,段的兄長。④鄢: 地名,今河南省鄢陵縣西北。
【譯文】 克是什么意思?就是能。能做什么呢?就是能夠殺人。《春秋》在這里為什么不直接說殺呢? 原來是因為看見段還有軍隊。
段是鄭伯的弟弟。為什么知道他是弟弟呢? 原來《春秋》記載的凡是殺世子和同胞兄弟的就看做國君而不看做兄弟。因為這里把鄭伯看做國君,所以知道段為弟弟。段本來是鄭伯的弟弟,這里卻不稱他為弟弟; 他本來是武公的兒子,這里卻不說他是武公的兒子,這是《春秋》 在貶斥他,因為段沒有按照做兒子做弟弟的要求做。這里貶斥段,但更貶斥鄭伯,為什么要更加貶斥鄭伯?是貶斥鄭伯處心積慮以達到殺段的目的。“于鄢”,是說很遠。就好像是從他母親懷抱中把他搶過來,然后殺掉一樣,因此非常憎厭鄭伯。那么作為鄭伯,怎么做才合適呢? 應當慢慢地追趕,讓作亂的段能逃脫,這才是愛護親人的正道。
【鑒賞】 《古文觀止》選了兩篇《鄭伯克段于鄢》,一是《左傳》,一是《谷梁傳》。《左傳》重在事實的敘述,這里(《谷梁傳》)重在對字詞的解釋和義理的說明。就字詞而言,對“克”、“段”、“鄭伯”、“鄢”都作了解釋; 就義理而言,重在宣揚“緩追,逸賊,親親之道”,貶鄭伯之“處心積慮,成于殺”的兇殘。
上一篇:《古文觀止·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左傳·鄭子家告趙宣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