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馀,而形貌昳麗①。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曰: “吾孰與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②,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 “吾與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熟視之,自以為不如; 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yuǎn)甚。暮,寢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是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于市朝④,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jìn)。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注釋】 ①鄒忌: 齊人,有辯才,齊威王時任相。修:修長,身高。昳(yi) 麗:俊美而有風(fēng)度。②旦日: 第二天。③私我: 偏愛我。④刺: 舉刺,指責(zé)。諫: 本為建議,此為規(guī)勸、揭露。謗議: 諷刺、議論。
【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相貌堂堂,瀟灑俊美。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對鏡自照,問他的妻子說: “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較,哪個美呢?” 妻子回答說: “你美極了,徐公怎能及你呢!”城北徐公,是齊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又問他的妾說: “我跟徐公比,誰美?” 妾回答說: “徐公哪能趕得上你美呢!”第二天,客人從外面來,鄒忌陪他坐著閑談,又問客人說: “我和徐公哪個美啊?” 客人回答說: “徐公不如你美!” 又過了一天,徐公來到他家,鄒忌仔細(xì)觀看,覺得自己不如徐公美。再照鏡子看看,更感到遠(yuǎn)遠(yuǎn)不如。晚上,鄒忌躺在床上,思考著白天的事情,終于悟出了一些道理,心里說: “妻子說我比徐公美,是因為她偏愛我; 妾說我比徐公美,是因為她懼怕我; 客人說我比徐公美,是因為他有事求我。”
于是,鄒忌進(jìn)朝見齊威王,說: “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但是,妻子愛我,妾懼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請求,都說我比徐公美。現(xiàn)在,齊國的土地方圓有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市。后宮姬妾,左右親從,沒有不偏愛君王的;朝廷的大小臣子,沒有不懼怕君王的; 國境之內(nèi)的人士,沒有一個不對君王有所請求的。由此看來,君王受的蒙蔽太深太重了!”
齊威王恍然大悟,稱贊地說: “你講得很好!” 于是,立刻頒布命令,說:“所有大臣、小吏、平民,能夠當(dāng)面批評指責(zé)我的錯誤的,受上等獎勵; 能夠?qū)憰乓?guī)勸指出我的錯誤的,受中等獎勵; 能夠在公共場所議論諷刺我的錯誤并傳到我的耳里來的,受下等獎勵。”命令剛一下達(dá),群臣活躍,紛紛去提意見,批評時政,王宮里進(jìn)諫的人多得像趕街市一樣。數(shù)月之后,人稀少了,偶而才有人進(jìn)宮提意見。一年以后,雖然有人想提意見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到這個消息,都來朝附齊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 “決勝千里之外,安坐朝廷上就打了勝仗啊!”
【鑒賞】 本文通過齊相鄒忌用自身生活經(jīng)歷中的“小事”作比,勸告齊威王聽取全國臣民意見的 “大事”,以革新政治,強(qiáng)國富民,從而塑造了一個頭腦清醒,目光敏銳,富有自知之明,善于分析事理,一心為國,具有求是精神的古代政治家形象,同時也展現(xiàn)了齊威王虛懷若谷,敢于正視自身缺點錯誤的古代賢明君主的風(fēng)度與襟懷。
本文在寫作上主要運(yùn)用了對比手法。一是鄒忌與徐公 “美” 的對比,一是鄒忌 “家事” (小事) 與齊威王 “國事” (大事) 的對比。
鄒忌美,徐公更美。但鄒忌問妻子、妾、客人時,均說鄒忌比徐公美。此時,鄒忌并未昏昏然,當(dāng)徐公來時,他仔細(xì)觀看徐公并自照鏡子審視,發(fā)現(xiàn)自己遠(yuǎn)不如徐公美。繼而夜寐沉思,悟出了妻愛、妾怕、客求而說假話奉迎他的道理。這一對比,突現(xiàn)了鄒忌是一位頗能自知,善于探究事情根底的謀士。
鄒忌并未到此為止,而是由他的 “家事” (小事) 想到了齊國的 “國事”(大事),于是他用“家事” (小事) 與 “國事” (大事) 對比,規(guī)勸齊威王,說齊威王遠(yuǎn)比自己權(quán)高位重,宮妃左右莫不偏愛他,所有臣僚莫不怕他,天下百姓莫不有求于他,這些人為了一己目的,都會說假話,阿諛奉承他,可見齊威王更聽不到真話,受蒙蔽會更深更嚴(yán)重。這一對比,又突現(xiàn)了鄒忌是一位關(guān)心國家大事,力圖振興國家的良臣賢相。
此外,文章寫齊威王聽完鄒忌的 “諫言” 之后,用 “善” 和 “乃下令” 四字,以極其簡練的筆法再現(xiàn)了齊威王勇于納諫、敢于聽取不同意見的英明果斷作風(fēng)。接著,以“令初下”、“數(shù)月之后”、“期年之后” 和燕趙韓魏皆來朝的事實,表明齊威王廣開言路,“戰(zhàn)勝于朝廷” 的效果,反襯鄒忌“進(jìn)諫”產(chǎn)生的巨大作用。
文章就是這樣在“對比” 和層層遞進(jìn)、嚴(yán)絲密扣中,展現(xiàn)了一幅君臣同心,進(jìn)諫納諫,上下協(xié)力,勵精圖治,強(qiáng)國富民的政治圖景,即使在今天,對我們興邦建國,仍有極大的啟迪!
上一篇:《古文·送薛存義序》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谷梁傳·鄭伯克段于鄢》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