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胡助·上京紀行見玉泉山下荷花》原文賞析
西山咫尺玉泉清,無數藕花香氣生。立馬岸邊看不足,卻疑五月過臨平。
詩記詩人在赴上京(北平)途經北京西郊玉泉山麓看荷花的情景。
“西山咫尺玉泉清”,西山在明代就是北京著名的風景區,“西山內接太行,外屬諸邊,磅礴數千里”(張明鳳《西山記》)。西山霽雪是西山八景之一。玉泉山是西山的一峰,因山下有玉泉而得名。咫尺,極言其離人們常游玩的西山很近。詩這樣開頭,是展示荷花生長的美好環境——奇秀的山光,清澈的泉水,這樣的環境自然能給高潔的荷花增添嫵媚。
“無數藕花香氣生”,無數,茫茫一片,極言其多。香氣用 “生”,寫出了荷花不斷產生并散發香氣的景象。“生”字很普通,也很有表現力,使人仿佛嗅到荷花的陣陣清芬。
如果說第二句是寫荷花的多與香,第三句則主要寫荷花的美。荷葉碧綠如玉,荷花紅艷似霞,荷花亭亭玉立,在綠波的映照下,仿佛天真爛漫的少女。特別當荷花連成一片的時候,顯得尤其美麗。然而,歷代歌詠荷花的詩文太多,所以詩人不正面歌詠荷花之美,而從側面運筆,從自己的觀感來寫。到底玉泉的荷花有多美呢? “立馬岸邊看不足”,它太美了,詩人駐馬看也看不夠。荷花是讀者都見過的,這里詩人有意讓讀者用自己的經驗和想象來補充和豐富詩的意境,來自己想象荷花的美。漢樂府《陌上桑》這樣寫羅敷的美: “行者見羅敷,下擔理髭須,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這首荷花詩與漢樂府在手法上不是有某些相似之處么?
詩人在立馬對荷花欣賞的時候,驀地聯想到他在臨平看荷花的情景: “卻疑五月過臨平。” 臨平,即臨平湖,在浙江杭縣臨平山東南五里,又名鼎湖。用一個“疑” 字,用自己的錯覺,寫自己立馬玉泉山下,恰似置身在五月荷花盛開的臨平湖畔。詩用聯想,把數千里之外江南的臨平與北國的玉泉聯系起來,使詩的境界驟然開闊。
這首詩風格平淡,沒有什么警句,也沒有奇思妙想,而它重視意境的創造,它用平實的語言,敘述的手法,描繪了一幅活生生的山間觀荷圖。讀過之后,荷與人都歷歷在目。
上一篇:古詩《顧炎武·一雁》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龔自珍·己亥雜詩(錄六)·不論鹽鐵不籌河》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