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國策》·趙威后問齊使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2】。書未發, 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3】? 民亦無恙耶? 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 曰:“臣奉使使威后, 今不問王, 而先問歲與民, 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有民? 茍無民, 何有君? 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鐘離子【4】, 無恙耶? 是其為人也, 有糧者亦食, 無糧者亦食; 有衣者亦衣, 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其民者也, 何以至今不業也? 葉陽子無恙乎【5】? 是其為人, 哀鰥寡, 恤孤獨, 振困窮, 補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何以至今不業也? 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6】?撤其環瑱【7】,至老不嫁, 以養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胡為至今不朝也【8】? 此二士弗業, 一女不朝, 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9】?於陵子仲尚存乎【10】?是其為人也, 上不臣于王, 下不治其家, 中不索交諸侯, 此率民而出于無用者, 何為至今不殺乎?”
【注釋】
【1】趙威后:趙惠文王之妻。惠文王死, 太子丹立, 號孝成王, 孝成王新立, 年幼, 由威后執政。
【2】齊王: 齊襄王之子, 公元前264—前221年在位。
【3】 歲亦無恙耶: 一年的收成平安無事吧。恙, 相傳是一種毒蟲。上古之人穴居為生, 時有此蟲作患。后世相沿, 稱安全為“無恙”。
【4】 鐘離子: 人名。鐘離, 復姓。子, 古時對人的尊稱, 一般多指男性, 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先生”。
【5】 葉(she) 陽子: 人名。葉陽, 復姓。
【6】北宮之女嬰兒子: 北宮, 復姓。嬰兒子, 齊國的孝女, 嬰兒子是她的名字。
【7】瑱(zhen):一種玉制的耳部裝飾品。
【8】朝(chao):朝見國君。古時有封號的婦女才能上朝。
【9】子萬民:視萬民如己之子女。
【10】於陵:齊邑名,在今山東鄒平縣東南。子仲,人名,齊國隱士。
【賞析】
本文選自《戰國策·齊策四》,主旨是寫趙威后“以民為本”的政治見解。她的這種主張同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理論是一致的,在當時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本文是純用提問的方式來闡明一個觀點的。所以文章一開始就提出了“茍無民,何有君”的民本思想。
一國使者到來,拜見國主,作為主政的威后自然要同使者寒暄一番,因此,“書未發”,就詢問齊使,以此說明了趙與齊的友好睦鄰關系。但是威后詢問內容的次序與當時等級觀念極強的封建社會不同,因此引起“使者不悅”,作者以此來表現威后非凡的政治見解。歷來的傳統觀念是受命于天,“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已經成為天經地義的道理了。因此長幼尊卑定為慣例,而威后的“反常”也就在于此。
在威后的三問中蘊含著一個樸素的辯證關系,無糧則無民無君,無民則無糧無君。由此可見民是何等的重要。文章行文采用反詰句式,更增強了說服力,使人聽來道理清晰,不容分辨,咄咄逼人,為自己觀點的確立起到了不言而喻的作用。
文章的第二段,寫威后以問話形式闡明自己主張的用人觀點。威后主張朝廷應用什么樣的人呢?像鐘離子那樣“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這樣可以“助王養其民”;像葉陽子那樣“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來“養民”;像嬰兒子那樣“撤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來“養民”。這些人,用封建的倫理道德來衡量,他們是賢人。要使一個國家發達,政治開明,最重要的標志就是任用賢人。威后的政治主張,就是“養民”“保民”,而所舉之例都是這方面的典范,因此她以質問的口吻問齊使,他們“何以至今不業也?”以事例充實自己的觀點,這對增強說服力無疑是有益的,這三個事例正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文章不僅采用反詰句式、正面實例來增強說服力,而且還運用修辭手段和反面實例來表現自己的觀點。趙威后的第七問,是問的於陵子仲。在修辭上與前三者大不相同。問前三個人時用“鐘離子,無恙耶?”“葉陽子,無恙耶?”“嬰兒子,無恙耶?”從語氣上就帶有親切感,體現了威后對這三位的感情。而問於陵子仲時, 用了“尚存乎?”感情與前者截然不同。為什么? 因為子仲的所作所為有背于威后所執的政治觀念, 他“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 是一個“率民而出于無用者”。因此威后主張殺掉他。
統觀全篇, 無一言一詞是描寫趙威后舉止情態的, 但趙威后的形象,卻使人感到呼之欲出, 氣韻生動, 聽其聲如見其人。究其原因, 就是她的語言有其個性, 表現了極強烈的愛憎。若再用語言描寫形態則成贅筆, 這種表現人物的手法可以說是《戰國策》的傳統手法。
再則, 文章入筆擒題, 寫得簡潔而明快, 開宗明義, 毫無拖沓之感。從論說文的角度來品評, 該文不失為名篇。本文觀點明確, 采用推理和實例相結合的手法, 并且在運用事例時又采用正反結合的手段, 使論點無懈可擊, 令人折服。全篇僅三百余字, 而行文靈活多變, 中心鮮明突出, 在中外古今文字中實屬罕見。
上一篇:《古文觀止·蘇轍·贈黎安二生序》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戰國策·趙威后問齊使》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