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戰國策·趙威后問齊使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①。書未發②,威后問使者曰: “歲亦無恙耶? 民亦無恙耶? 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 威后曰: “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 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乃進而問之曰: “齊有處士曰鐘離子③,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 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④。是助王養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 葉陽子無恙乎?⑤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 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⑥?撤其環瑱⑦,至老不嫁,以養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⑧?是其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于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
【注釋】 ①齊王:指田建,即齊襄王之子,公元前264年至前221年在位。趙威后:趙惠文王之妻 (王后),趙孝成王之母。惠文王卒,孝成王年幼,由威后執政。②書: 齊王給趙威后的信函。發: 啟封,拆信。③處士: 隱居不愿為官的才智之士。鐘離子: 齊國處士,鐘離是復姓。④食 (si): 拿食物給別人吃。衣 (yi): 拿衣服給別人穿。⑤葉 (xie)陽子: 齊國處士,葉陽是復姓。⑥北宮: 復姓。嬰兒子: 姓北宮名嬰兒子的女子,齊國有名的孝女。⑦環瑱 (tian): 環,耳環、手鐲; 瑱,作耳飾品的玉,均為女子裝飾品。⑧於陵: 齊地名,在今山東長山縣西南。子仲: 齊國隱士。
【譯文】 齊王田建派使者去問候趙威后。書信尚末拆開,威后就先問使者道: “今年的年成好嗎? 老百姓好嗎? 君王也好嗎?” 齊使很不高興,說: “我奉命令來問候威后,現在你不先問候我王,反先問年成和百姓,難道卑賤者還先于尊貴者問候嗎?” 趙威后說: “你的話不對。如果沒有年成,哪里有百姓? 如果沒有百姓,哪里有君王? 所以,哪里有舍去根本而先問末的問候呢?”
說完,趙威后又進一步問齊使道: “齊國有個處士叫鐘離子,他還好嗎?他為人好啊,有糧食的給糧食吃,沒有糧食的也給糧食吃; 有衣穿的給衣穿,沒有衣穿的也給衣穿。他這是幫助君王養育百姓的呀,為什么到現在都沒給他事做呢? 葉陽子好嗎?他的為人啊,憐憫鰥夫寡婦,撫養孤獨的人,救濟窮困,補助衣食不足的人。他這是幫助君王安定百姓的呀,為什么到現在還不任用他呢? 北宮家名嬰兒子的女子好嗎?她摘掉釵環首飾,到老不嫁,奉養父母。她這是帶動大家推行孝道的呀,為什么到現在還不給她封號讓她上朝呢? 兩個賢士不被任用,一個孝女不給封贈,憑什么治理好齊國,撫愛百姓呢?於陵那地方一個叫子仲的人還在嗎? 這人上不向君王稱臣,下不能治理家業,中不求與諸侯交往。這是帶領百姓不干事,是毫無用處的人,為什么到現在還不殺掉他呢?”
【鑒賞】 本文通過趙威后向齊使連續發出的七問,表現了作為女政治家的趙威后的“民重君輕” 的政治見解和重才懲惡的人才觀。“民重君輕”是儒家推崇的“民本”思想,即“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趙威后的前三問,先問年成和百姓,再問君王,體現了她重視人民的治國綱領,在她看來,沒有好年成,沒有百姓的安居樂業,就沒有君王。后四問則從用人的角度提出 “重才懲惡” 的觀點,即能幫助君王“養民”、“息民” 的,要予以重用; 帶頭行孝的,要予以尊重; 帶領大家無所作為的,要予以殺掉。愛憎鮮明的態度,也是她重民愛才的 “民本” 思想的具體體現。
全文用 “對話”寫成,連用詰問,步步進逼,氣勢凌厲,直問到底。問語中偶一變化,則意趣迥異。如前六問以 “無恙” 問之,表現了趙威后誠懇熱切之心; 后一問則用 “尚存”二字,表現了趙威后對子仲的鄙夷。有論認為主張殺掉子仲是專制思想,此論欠妥。趙威后是從利國利民的角度考慮問題的,既不利國又不利民的人,懲之何惜!
上一篇:《古文觀止·《國策》·趙威后問齊使》鑒賞
下一篇:《古文·跋李莊簡公家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