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漢文帝·議佐百姓詔
間者數年比不登①,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愚而不明,未達其咎②。意者③,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過與?乃天道有不順,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廢不享與?何以致此?將百官之奉養或費,無用之事或多與?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④,而計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猶有馀,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無乃百姓之從事于末,以害農者蕃,為酒醪以靡谷者多⑤,六畜之食焉者眾與? 細大之義,吾未能得其中⑥。其與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議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遠思⑦,無有所隱。
【注釋】 ①間: 近來。比:屢屢。登:莊稼成熟。②達:通曉。咎: 災禍,弊病。③意者: 疑問詞,置于句首表示猜想。④度 (duo): 計量。⑤末: 指工商業。醪 (lao): 酒釀、濁酒。靡:耗費。⑥中(zhong):適中。⑦率意:隨從己意。意思是不要有顧慮。
【譯文】 近幾年來接連收成不好,又有水旱和瘟疫等災害,我很是憂慮。我愚笨而不懂治道,不知道災害產生的原因。想來,或許是我的政策上有失誤,行為上有過錯吧?還是因為沒有順應天道,或未得地利,或人事失和,廢棄了對神的祭祀呢?為什么會弄到這個地步呢?也許是百官的俸祿過高,花在無用的事情上的費用太大了? 百姓的糧食為什么會這么缺乏呢? 計量天下的土地并不比古時少,人口也沒有增加,計算土地與人口的比例,比古時還要富裕,但糧食很匱乏,其中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呢?是不是百姓中從事商販而損害農業的太多了,釀酒耗費的糧食太多了,還是喂養牲畜而耗費的糧食太多了呢? 大大小小的原因很多,我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希望跟丞相、列侯、俸祿二千石的官吏和博士們討論一下。有可以幫助百姓解決這個困難的意見,就坦率地說出來,不要有所隱諱。
【鑒賞】 西漢初年文帝即位的時候,社會財富十分貧乏,皇上的車駕都找不到幾匹像樣的馬。由于經過戰亂的時間太長,人口很少,農業生產恢復得很慢,加上連年災荒,糧食問題十分嚴重。這道詔書就是針對這些問題,要求臣下提供意見而頒發的。
這道詔書的內容十分簡單,即近年來水旱疫疾等災害頻頻發生,老百姓的糧食十分短缺,不知是什么原因所致,希望群臣提出意見,與他一起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一個簡單的意思,作者卻在文中反復設問,層層進逼。表現了作者關心民疾,希望解決老百姓的糧食問題的急切心情,表現了一個政治家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
這篇文章雖然十分簡短,但由于排比和設問的反復使用,使其語氣極為迫切,感情的容量極大。
上一篇:《古文觀止·國語·襄王不許請隧》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馬援·誡兄子嚴敦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