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淮上女·減字木蘭花》淮上女
淮上女
淮山隱隱①。千里云峰千里恨②。淮水悠悠③。萬頃煙波萬頃愁④。山長水遠(yuǎn)。遮住行人東望眼。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
注釋 ①淮山:泛指淮河兩岸的群山。隱隱:不明顯,不清晰。②云峰:高聳入云的山峰。③淮水:即淮河。源于河南桐柏山,經(jīng)豫、皖兩省入洪澤湖。主流出湖后過高郵湖,在江蘇三江營入長江;部分河水經(jīng)蘇北灌溉總渠直接入黃海。悠悠:遙遠(yuǎn),悠長。④煙波:霧氣迷蒙的水波。
云山圖(之一)【元】方從義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鑒賞 洪邁《續(xù)夷堅(jiān)志》卷四《泗州題壁》條:興定末,四都尉南征,軍士掠淮上良家女北歸。有題《木蘭花》詞逆旅云(略)。泗州,治所在臨淮,今江蘇泗洪東南,盱眙對岸,原城池已沒入洪澤湖。這是本詞創(chuàng)作的本事,可見創(chuàng)作本詞時,作者作為一個被擄掠的女子傷愁、悲痛的心情。
上闋寫被擄掠走時,離別故鄉(xiāng)山河時的沉痛心情。遭逢突變,離別熟悉的淮山淮水,再歸來不知何時。因此,此刻遠(yuǎn)望淮山高聳,綿延千里;淮水浩渺,煙靄迷芒。“云峰”“煙波”,既寫出了淮山淮水一派山高水闊的景象,又寫出晚春時節(jié)淮河一帶煙雨迷蒙的季節(jié)特征。“千里云峰千里恨”,“萬頃煙波萬頃愁”,“云峰”承恨,“煙波”載愁,千里萬頃連綿不絕。這些愁恨,實(shí)則是心中的愁恨。被擄離家,心中自是愁恨萬分,因此迷蒙的山河看來似乎也負(fù)載了人的情感。更進(jìn)一步,則表明歷史的變故,山河是最好的見證。同是國難之愁恨,淮上女的愁恨既不同于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的綿綿無期,也不同于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的精工巧細(xì)。或許,這也是因?yàn)樵~人的處境既不同于昔日國君李煜的追思之愁,也不同于李清照的富貴閑愁,而只是個人不幸遭遇的獨(dú)特體驗(yàn)。可是,詞人的情感并沒有僅僅拘囿在自我感受上,而是借助山河的見證來寫歷史的興亡變遷,因而更有深度。
下闋開頭兩句是對上闋的總結(jié),進(jìn)一步具體描寫不忍離去的痛苦。“山長水遠(yuǎn)。遮住行人東望眼”,可以想象詞人一步一回頭,卻漸行漸遠(yuǎn)無以言表的心情。淪落天涯何日歸,怎叫人不愁腸百結(jié)? 只此一別,阻隔的不僅僅是空間的距離,更是歸期茫茫的憂慮。可是,不幸的弱女子,面對這一切,既不能馳騁疆場殺敵報(bào)國,亦不能奏議朝廷以卻敵,所以即便有滿腹的“恨舊愁新”,也只能“有淚無言”。“恨舊愁新”化常用之詞“新愁舊恨”而脫窠臼,加強(qiáng)了詞句的音韻美,語意新穎而有氣勢,能夠更好地突出末句所勾畫出的哀怨至極而又沉默無語的形象。
全詞不用典故,通俗易懂;平淡中寓有真情。上闋對仗精工,取眼前景,寓心中情;下闋借寫景記事,抒發(fā)了個人在歷史大變遷中不幸遭遇的獨(dú)特體驗(yàn)。這樣的獨(dú)特體驗(yàn),既是時間的,又是空間的,還有歷史的。山河如故,見證著歷史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龔遠(yuǎn)會)
瀟湘八景圖(局部) 【元】 張遠(yuǎn) 上海博物館藏
上一篇:《兩宋詞·盧炳·減字木蘭花》翻譯|原文|賞析|評點(diǎn)
下一篇:《兩宋詞·賀鑄·減字浣溪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