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玄同《隨感錄(二九)》原文|注釋|賞析
中華民國成立之后,有一班“大清國”的 “伯夷、叔齊”在中華民國的“首陽山”里做那“義不食周粟”——他們確已食下民國之栗,而又不能無“義不食粟”之美名,所以我替他照著舊文,寫一個“周”字,可以含糊一點,——的“遺老”。這原是列朝“鼎革”以后的“譜”上寫明白的,當然應(yīng)該如此,本不足怪。但是此外又有一班二三十歲的“遺少”大倡“保存國粹”之說。我且把他們保存國粹的成績隨便數(shù)他幾件出來:
垂辮,纏腳,吸鴉片煙;叉麻雀,打撲克;磕頭,打拱,請安; “夏歷壬子年——戊午年”; “上已修禊”;迎神,賽會;研究“靈學”,研究“丹田”;做駢文,“古文”,江西派的詩;臨什么“黃太史” “陸殿撰”的“館閣體”字;做“卿卿我我”派;或“某生者”派的小說;崇拜“隱寓褒貶”的“臉譜”;想做什么“老譚” “梅郎”的“話匣子”;提倡男人納妾,以符體制;提倡女人貞節(jié),可以“猗歟盛矣”。
有人說,“朋友!你這話講得有些不對。辮發(fā),鴉片煙,撲克牌之類,難道是國粹嗎?”我說,“你知其一,未知其二。你要知道,凡是‘大清國宣統(tǒng)三年’以前支那社會上所有的東西,都是國粹。你如不信,可以去請教那班‘遺老’ ‘遺少’,看我這話對不對。”
國粹何以要保存呢?聽說這是一國的根本命脈所在。“國于天地,必有與立”的,就是這國粹。要是沒有了這國粹,便不象“大清國”的樣子,“大清國”就不能保存了。
那么,我要請問先生們。先生們到今天還是如此保存國粹,想來在貴國“宣統(tǒng)三年”以前,先生們一定也是很保存國粹的了,但是中華民國元年二月十二日那一天,先生們?yōu)槭裁础蔼毷怪磷饝n社稷”,忍令貴國大皇帝做那“唐虞禪讓”的“盛德大業(yè)”,不應(yīng)用這國粹來挽回貴國的“天命”呢?
(1918年9月15日《新青年》第5卷第3號)
賞析 “五四”前后,一班頑固守舊的人們,“大清國”的遺老遺少們,為了維護舊禮教、舊道德,對抗蓬勃興起的新文化運動,曾大倡“保存國粹”之說。錢玄同的這則《隨感錄》便是抨擊這班頑固派的。
這些頑固派們視若珍寶,惟恐其淪亡的所謂“國粹”,其實完全是封建糟粕,是腐朽落后的封建舊文明,同我們今天所說的保護民族文化遺產(chǎn),繼承中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毫無共同之處。這由文章所羅列的“國粹”的種種名目,便可了然。“垂辮”是滿清王朝統(tǒng)治的象征,是民族壓迫的產(chǎn)物; “纏腳”是對婦女的人身摧殘; 上已修禊,迎神,賽會,研究靈學、丹田,則純系封建迷信活動; 駢文、古文、江西派詩,是僵化的、形式主義的舊詩文體裁,“卿卿我我”和“某生者”派的小說則是充滿艷情神怪,非荒誕即庸俗的小市民文藝; 至于“磕頭、打拱、請安”,“納妾、貞節(jié)”等陳規(guī)陋習,也無不與封建道德相聯(lián)系。這些反民主、反科學、反人道的東西之不應(yīng)該保存,乃是自明之理。因此,作者在列舉這些丑惡、落后現(xiàn)象后,并未逐點展開細致的剖析論述,而是轉(zhuǎn)向?qū)︻B固派保存國粹的真實目的的揭露。封建文化、道德是為封建政治服務(wù)的。特別是在中國,政治、倫理結(jié)合得異常緊密,政治倫理化,倫理政治化,就更是如此。保存舊文化道德,就是要維護恢復(fù)舊的封建統(tǒng)治。保古家們所以死死抱住國粹不放,以為失去“國粹”,“便不象 ‘大清國’ 的樣子,‘大清國’ 就不能保存了” ,其原因蓋在于此。
文章不僅揭示了這場新舊文化之爭對于民族前途和命運的重大意義,揭露了頑固派們復(fù)辟倒退的企圖,而且以辛辣的諷刺,揭示了他們必然遭到歷史和人民唾棄的可悲結(jié)局。文章幽默地寫道,既然國粹可以保國,為什么還要讓溥儀皇帝演出一場“禪讓”的悲劇,而不發(fā)揮一下國粹的效力呢?被保古家們視為“一國根本命脈之所系”的國粹,并不能挽救清王朝的滅亡這一鐵的事實,便打碎了他們的迷夢。
錢玄同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員驍將。他的雜文筆觸汪洋恣肆,有一股辟易千人的氣勢。本文開篇便提出了批判的對象和內(nèi)容,接著便以鋪排的方式和盤托出了所謂“國粹”之大略,涉及到舊道德、舊文學、舊習俗等廣泛領(lǐng)域。之后,作者沒有津津于對其具體內(nèi)涵的條分縷析,而是掉轉(zhuǎn)筆鋒,高屋建瓴,一針見血地指出國粹們借維護舊文明以維護封建統(tǒng)治這一要害。最后以一句反諷作為收束,意味深長。魯迅曾說: “玄同之文,即頗汪洋,而少含蓄,使讀者覽之了然,無所疑惑,故于表白意見,反為相宜,效力亦復(fù)很大”。(《兩地書·一二》)魯迅的批評,誠為至論。
上一篇:陸容《阿留傳》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錢玄同《隨感錄(四四)》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