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侯白2
后魏孝文帝時3,諸王及貴大臣多服石藥4,皆稱石發(fā)。乃有熱者,非富貴者,亦云服石發(fā)熱,時人多嫌其詐作富貴體。
有一人于市門前臥,宛轉(zhuǎn)稱熱5,要人競看6,同伴怪之7,報曰8:“我石發(fā)。”同伴人曰:“君何時服石,今得石發(fā)?”曰:“我昨市米9,中有石,食之今發(fā)。”眾人大笑。自后少有人稱患石發(fā)者。
1本篇選自《啟顏錄》,標(biāo)題為后人所加。原書由侯白首創(chuàng),后人續(xù)有增加。2侯白(生卒年不詳):字君素,隋文學(xué)家,有《旌異記》。3后魏孝文帝:北魏皇帝拓跋宏,471~499年在位。4石藥:指五石散,盛行于魏晉,其成份有紫石英、赤石脂等。服后身體發(fā)熱,需吃冷食,故也名寒石散。5宛轉(zhuǎn):反復(fù)。6要(yao):同“邀”,攔截。7怪:埋怨,責(zé)備。8報:回答。9市:買。
【析點】 其實吹牛弄虛,也講究個本領(lǐng)高下。北魏這位發(fā)熱的人吹牛的本事實在蹩腳,于鬧市躺倒,“宛轉(zhuǎn)稱熱”,本已有傷大雅,不似富貴者所為;更有甚者,本不知何者為“石藥”,吃了米中石,即去鬧市擺闊,“詐作富貴體”。待別人問起,原形畢露,落得個貽笑大方的下場。
這則笑話以夸飾的筆法在嘻笑中直刺昏了頭的嗜吹者,極為巧妙。作者不動聲色地讓吹牛者自己露出馬腳,當(dāng)眾出丑,正如俗言所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過,砸了“魏市人”腳的竟是那小小的米中之石,嗚呼哀哉
上一篇:《驂鸞錄三則》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魏武殺人》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