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袁宏道
蓮花洞之前,為居然亭,亭軒豁可望2,每一登覽,則湖光獻碧,須眉形影,如落鏡中。六橋楊柳一絡3,牽風引浪,蕭疏可愛4,晴雨煙月,風景互異。凈慈之絕勝處也5,洞石玲瓏若生,巧逾雕鏤6。
余嘗謂吳山、南屏一派7,皆石骨土膚8,中空四達,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園亭,皆搜得者。又紫陽宮石,為孫內使搜出者甚多9。噫! 安得五丁神將10,挽錢塘江水,將塵泥洗盡,山骨盡出,其奇奧當何如哉!
1蓮花洞:杭州市西湖一景。2軒豁:高敞豁達。3六橋:西湖蘇堤上的六座橋。蘇堤兩側多植楊柳。4蕭疏:疏散自然。5凈慈:西湖凈慈寺,始建于五代,西湖古跡名勝處之一。6逾:超過。7吳山:在西湖東南面。南屏:南屏山,在西湖南面。一派:一帶。8石骨土膚:意為怪石為土所掩埋。9孫內史:明代司禮太監孫隆。10安:何。五丁神將:古代傳說中的五個大力神。
【析點】 袁宏道的紀游小品,多不以寫實為主,而重在寫意,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這篇游記,時敘時議,從蓮花洞外之湖光、亭、柳,寫到洞內“巧逾雕鏤”之石,情之所至,隨意揮灑,宛若一幅任性潑墨的山水寫意畫。
宏道曾云:“余性疏脫,不耐羈鎖,不幸犯東坡、半山之癖。每杜門一日,舉身如坐熱爐,以故雖霜天黑月,紛龐冗雜,意未嘗一刻不在賓客山水。”宏道之愛山水可謂癡矣。所以,作者筆下的景物全都具有了人的“性靈”:“湖光”竟肯“獻碧”,“楊柳”竟也能“牽風引浪”。即情即景,實在令人心暢神怡。
袁氏兄弟崇尚“性靈”,其文思也恰如其人格,美在一個“真”字。結句袁公突發奇想:“安得五丁神將,挽錢塘江水,將泥塵洗盡,山骨盡出,其奇奧當何如哉!”問語氣勢磅礴,撼人心魄,言雖盡而寓意頗豐。“奇奧”之石的不易得,猶如人之真性情的難以流露。人本赤子,生來就有如“石骨”之真性靈,只因種種人為因素,裹上層層自保與入俗的“土膚”,真正的自我便被遮得嚴嚴實實,難見“奇奧”了。作者感嘆真不知要多少“錢塘江水”,才能將人心之“泥塵”洗滌一盡
上一篇:《荔枝圖序》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蘿卜》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