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2
荔枝生巴峽間3,樹形團(tuán)團(tuán)如帷蓋4。葉如桂,冬青;華如橘5,春榮6;實(shí)如丹7,夏熟;朵如葡萄8,核如枇杷,殼如紅繒9,膜如紫綃10,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11:大略如彼,其實(shí)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12,南賓守樂天13,命工吏圖而書之14,蓋為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1本文是白居易為所繪的“荔枝圖”所作的說明,故稱“序”。2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唐代大詩人,有《白香山集》。3巴峽:四川東部三峽一帶。4 帷蓋:車的帷幔和篷子。5華:花。6榮:草類開花,此指荔枝樹開花。7丹:即朱砂。8朵:此指顆粒狀的果實(shí)。9繒(zeng):綢子。10膜:指荔枝果殼內(nèi)的一層薄膜。綃(xiao):生絲織品。11醴(li):甜酒。酪(luo ):奶制品。12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元和:唐憲宗年號。13南賓守:南賓太守,當(dāng)時(shí)白居易任此職。唐代忠州又稱南賓。14工吏:指畫工。
【析點(diǎn)】 荔枝,南方水果的佳品、珍品。在古代,北方人不要說品嘗,恐怕見到的也不多。而且由于唐代貴妃楊玉環(huán)之嗜食,荔枝又關(guān)連著多少悲喜慘烈的故事,人們自然想要了解此物,所以白居易到荔枝產(chǎn)地忠州后,才派人繪圖并親自著文介紹荔枝的特質(zhì)。
白居易對荔枝所作的介紹,由樹、葉、花寫到果實(shí);對果實(shí)又由外寫到內(nèi),由形寫到色再到味。這一番介紹從大到小,從粗到細(xì),層次分明,詳略得體。清人莫友棠說:“大抵寫物賦體難肖者,則當(dāng)以比體肖之”(《屏麓草堂詩話》)。白居易寫荔枝,一連用了十個(gè)比喻狀荔枝之形、色、味,十種喻體都是人們?nèi)粘I钪兴?xí)見,使未見荔枝者借助以往的經(jīng)驗(yàn)得以對荔枝產(chǎn)生具體印象,可說是深得“以比體肖之”之法。但白居易并不認(rèn)為自己狀物已臻極致,所以他說“大略如彼,其實(shí)過之”,使讀者不死于作者句下,這更是白居易以比肖物的科學(xué)態(tài)度。他最后又提醒人們,荔枝“若離本枝”,一二三日則色香味俱變,這是告訴那些“識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且莫被所見的具體物象迷惑,此亦其詠物的匠心吧!
上一篇:《荔支龍眼說》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蓮花洞》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