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祁彪佳
出寓園2,由南堤達豳圃,其北堤則豐莊所從人也。介于兩堤之間,有若列屏者3,得張靈墟書曰:“柳陌”。堤旁間植
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繽紛,微飔偶過4,紅雨滿游人衣裾5。予以為不若數株垂柳,綠影依依,許漁夫停橈碧陰6,聽黃鸝弄舌,更不失彭澤家風耳7。此主人不字桃而字柳意也8。若夫一堤之外,荇藻交橫9,竟川含綠10,濤云聳忽11,煙雨霏微12,撥棹臨流13,無不率爾休暢矣14。
1本篇是《寓山注》中的一篇。2寓園:與下文的豳(bin)圃、豐莊都為寓山之景點。3屏:屏風。4微飔(si):輕輕的涼風。5裾:衣服的前襟,也指衣袖。6許:允許。橈(rao):槳。7彭澤家風:指陶淵明歸隱后的生活風貌。因陶曾為彭澤令,故有此言。8字:取名。9荇藻:即荇菜。一種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10竟川:滿川。11濤:這里指水波。聳忽:聳動。12霏微:迷蒙貌。13棹:搖船用具。14“無不”句:意為無處不使人適情悅意。
【析點】 《紅樓夢》中所謂“若大景致,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是說構建山水園林,貴在以景寓情,創造出美的意境。故而大觀園中有“瀟湘館”,有“藕香榭”,有“稻香村”……祁彪佳名自家園林為“寓”,本也有“寓意則靈”意耳。“讀易居”、“讓鷗池”、“豳圃”。“豐莊”等都是他親自命名的寓山景點,處處立意高遠,處處獨抒園主性靈。
堤旁間植桃柳,卻偏作“柳陌”,在于桃紅灼灼,失于秾麗香艷,與祁彪佳“常焚香默坐,悟萬物一體之旨”的性情相離。數株垂柳,則“綠影依依”,帶給人一片翠碧新爽。更有漁夫“停橈碧陰”,乘涼小憩,觀水面綠波微漾,聽柳蔭“黃鸝弄舌”。一“許”字道出了園主接近下層人民的情愫。此情此景,不是陶令遺風又是什么? “更不失彭澤家風耳”一句兀立文中,若一篇之眼目,使寓山主人精神頓出。正是“憶當年歸去柴桑,更種門前柳五”(祁彪佳《永遇樂·詠柳陌》)。
清劉熙載言:“作短篇之法,不外婉而成章。”本篇層次分明,婉曲有致。開篇以一派田園風光的豳圃、豐莊映襯柳陌,狀桃花則秀媚可人,寫柳蔭則意趣盎然,偏又以陶公自況,“不字桃而字柳”。結尾處筆致突轉瀟灑峭拔:“一堤之外”,滿池綠萍,水波共云影,煙雨蒙蒙,乘小舟游行,真是無處不使人適情悅意。這較之恬靜淡然的“彭澤家風”又多了幾分豪放,多了幾分灑脫
上一篇:《柳下惠誄》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梔子》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