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196年的秋天,即漢高祖劉邦即位后第十一年,淮南王黥布發動叛亂,劉邦親自率兵前往討伐,當年冬天叛亂基本平定。劉邦于返回長安途中,路過故鄉沛縣,和家鄉父老開懷暢飲,并挑選一百二十名兒童,親自教他們唱這首歌,唱得慷慨悲壯,還以舞蹈加以配合,并流下了眼淚,顯得十分激動。這段歷史事實,在司馬遷的《史記·高祖本紀》中有完整的記載。
為什么這首歌會唱得劉邦熱淚縱橫?是因為在這短短的三句歌辭中,凝聚了他一生的經歷、思鄉的感情和鞏固新政權的理想。
第一句以風、云起興,這固然是因為節令關系而觸景生情,同時還有以風、云為喻的含義在內。自公元前209年陳涉領導的農民大起義爆發以來,風云變幻,干戈擾攘,劉邦經歷了一系列艱苦的斗爭。秦二世的統治被推翻后,“楚漢相爭”開始,劉邦繼續和項羽進行了五年的戰爭。項羽敗亡后,還有六股較大的地方割據勢力,阻礙著國家的統一。劉邦又經過了七年的戰斗,相繼粉碎了黥布等六國諸侯王的叛亂,完成了統一的大業。這里以風、云為喻,就反映了在那狂風驟起、亂云飛渡的不平凡歲月里,作為新興的西漢王朝政治代表人物的昂揚斗志與堅定立場。
第二句則流露了作者于削平叛亂、取得勝利之后,聲威加于海內的喜悅心情,因此在經過故鄉時,與親戚故舊、父老兄弟們飲酒話舊時,回顧了多年來出生入死的戎馬生活,自然會激情滿懷而引吭高歌了。
創業維艱,守成不易。面對著新的形勢,為了鞏固西漢政權,他是多么希望能夠有許多忠實于新政權的英勇之士來鎮守四方啊!這樣,對內既可鎮壓反抗,對外又可擊退匈奴等邊疆少數民族的入侵,從而維護統一,保證經濟、文化的向前發展。因此,第三句歌詞就充分表露了作者的這一遠大的政治識見和無比迫切的心情。
這首歌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句,但內涵豐富,加上所使用的都是雄偉有力的動態詞匯,讀后給人以叱咤風云、氣壯山河的感覺,充分反映了新興地主階級在上升時期的精神狀態和戰斗意志。
上一篇:《夏日絕句·宋·李清照》賞析
下一篇:《守睢陽作·唐·張巡》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