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陸樹聲1
墨以陳為貴,余所蓄二墨2,形制古雅,當是佳品。獨余不善書,未經磨試;然余惟不善書也,故墨所久存。昔東坡謂:呂行甫好藏墨而不能書,則時磨墨汁小啜之3。余無啜墨之量,惟手摩香澤4,足一賞也。
1 陸樹聲(1509-1605):明代文學家,有《清暑筆談》。2蓄:收藏。3啜(chuo)飲。4摩:撫摸。
【析點】 這是一篇頗為別致的詠物短文,它不著重于詠對象物的形質,而重在詠人對此物獨特的癖好。古人喜書畫,墨于書法繪畫不可或缺,因此倍加珍惜,視之為寶。文房四寶,墨與其中。喜書而愛墨,常情常理,而陸公、呂公愛墨與一般文人不同,其不同之處在于:二公不善書、不能書而愛墨,奇;不善書、不能書而比善書、能書者更愛墨,甚而至于用眼、舌、鼻賞之,則奇之又奇了。陸公所蓄之墨古雅可觀、香澤可嗅,賞一賞也無妨,而呂公竟至于到“時磨墨汁小啜之”,真不可思議。
繪書作畫以陶冶情性,離不開墨,墨既為文人必用之物,日久而成為修養的代名詞。如用“胸無點墨”形容庸人鄙陋無知;用“喝足墨汁”比喻飽有學識。然而陸、呂二公愛墨之意不在于此。因為陸公不善書,即使天天撫摩仍不善書;呂公不能書,再喝多少墨汁照樣不能書。但是倘若陸、呂二公不知墨、不識墨,對這種煤膠合成的黑物,無論其形,其味,其香怎樣悅人感官,也斷不會愛到“手摩香澤”甚至“小啜”的程度。收藏品必定是收藏者的珍愛之物,收藏者情趣的所在。這足可以顯示陸、呂二公的情懷和風貌,用“墨癡”稱之也不為過
上一篇:《地震》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大碗粥也好》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