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歐陽修2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3,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4。嘗射于家圃5。有賣油翁釋擔而立6,睨之7,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8,但微頷之9。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10。”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11!
1本文是《歸田錄》中的一則。題目為后人所加。2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有《歐陽文忠公集》。3陳康肅公堯咨:陳堯咨,字嘉謨,北宋人,曾任高官,謚號康肅。4自矜:自負其能。5家圃:家中靶場。6釋:放下。7睨(ni):斜視。表示輕視。8矢:箭。9頷(han):點頭。10酌:斟。11莊生:莊周,戰國時思想家。解牛:《莊子 ·養生主》中的故事,皰丁經過長期實踐,對牛的關節筋骨了如指掌,解牛時游刃有余,解牛十九年刀仍如新磨。斫(zhuo )輪:《莊子·天道》中的故事,輪扁造車,砍削車輪,技巧嫻熟,得心應手,車輪分毫不差。
【析點】 藝術真實是故事的生命之所在! 何況這篇以故事作“論據”來闡釋哲理的小品?
故事的主人公康肅公及賣油翁都頗自信,其自信各有依憑,前者乃“善射”,后者身具“酌油”絕技。這是他們產生矛盾的現實依據,也是故事的合理基礎。但二人自信的性質卻迥異,前者不了解對方,所信者一己之天分及本領;后者緣于客觀分析,所信者反復實踐之功力。而今,二人相遇自是偶然,但既相遇產生矛盾卻屬必然。故事最后以康肅公居下風而告終,顯然是既合理又合情的。
故事的藝術真實使作品具有內在的美與力,然而歐公此文用意不在記述軼聞趣事而在明理,即“熟能生巧”之理。任何卓絕的技藝本領都是經過反復實踐把握了對象的規律之后而獲得的,歐公所記賣油翁酌油之技是如此,歐公所舉以為證之“解牛”“斫輪”亦無一不是如此。一則故事兩則論據,證明了“熟能生巧”的正確性與普遍意義。當然歐公此文亦寓有藝無止境,切不可妄自尊大的深義。
這則故事雖短,但圍繞所寓之理,巧設矛盾,多布懸念,在糾葛中展示人物性格,事之“趣”與理之“信”并勝
上一篇:《半日閑》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又報秦嘉書》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