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雜感
行吟坐嘯獨悲秋,海霧江云引暮愁①。不信有天常似醉②,最憐無地可埋憂③。荒荒葵井多新鬼④,寂寂瓜田識故侯⑤。見說五湖供飲馬⑥,滄浪何處著漁舟⑦。
①“海霧”句,一說指陳子龍當(dāng)時與福建的唐王朱聿鍵,浙江的魯王朱以海有聯(lián)絡(luò)事。 ②“不信”句,《文選》張衡《西京賦》及注:秦穆公夢朝天帝,帝醉,以鶉首之地(今湖北襄陽、安陸諸地)賜秦。當(dāng)時有謠云:“天帝醉,秦暴金誤隕石墜。”李商隱《咸陽》:“自是當(dāng)時天帝醉,不關(guān)秦地有山河。”后人亦以“天醉”喻政局的混亂黑暗。 ③“最憐”句,后漢仲長統(tǒng)《述志》詩:“寄愁天上,埋憂地下。”宋祁《感秋》:“人間無地可埋憂。”陸游《江樓醉中作》:“人間寧有地埋憂。” ④“荒荒”句,悼念死難的一些亡友。葵井,當(dāng)是用何遜《行經(jīng)范仆射故宅詩》語:“旅(野生)葵應(yīng)蔓井,荒藤已上扉。” ⑤“寂寂”句,秦亡后,東陵侯召平隱居長安城東種瓜為生,后遂比喻前朝遺老的隱居田野。一說明初中山王徐達(dá)裔孫徐弘基襲封魏國公,明亡后隱跡于吳江,瓜田故侯或指徐弘基。然明亡后故侯之流落匿跡者不止弘基一人,故此句當(dāng)是泛指亡明若干親貴。 ⑥見說,聽說。五湖,太湖。供飲馬,指為清兵占有。 ⑦滄浪,清水,猶言江湖,此句即無地能容憂患之身的意思。
【說明】 清順治二年(1645)六月,清兵入蘇州,吳江進(jìn)士吳昜與同邑舉人孫兆奎、諸生沈自炳等聚眾抵抗,屯兵長白蕩,出沒太湖、三泖間。作者則在松江設(shè)太祖遺像起兵,先吳昜而敗,又與吳昜在太湖誓師。后事敗,自炳投水死,兆奎被捕。次年,吳昜就義于杭州。
詩作于順治三年,避居嘉興武塘?xí)r。全組共十首,皆七律,此為第二首。當(dāng)時作者已知大事不可為,而往昔交游,或捐軀故國,或入仕新朝,平日接近者甚為零落,故末首有云:“豈惜馀生終蹈海,獨憐無力可移山。八廚舊侶誰奔走,三戶遺民自往還。”亦可見其作詩時的心情。
上一篇:《江陵別內(nèi)》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送重峰阮子敬南還》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