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殿金開鑰,詔引賢良卷珠箔。花間賜食近丹墀,煙里揮毫對青閣。萬年枝影轉(zhuǎn)斜光,三道先成君激昂。谷永直言身不顧,卻詵高第轉(zhuǎn)名香2。綠槐陰陰出關(guān)道,上有蟬聲下秋草。奴子平頭駿馬肥,少年白皙登王畿。五侯客舍偏留宿,一縣人家爭看歸。南向千峰北臨水,佳期賞地應(yīng)窮此。賦詩或送鄭行人,舉酒常陪魏公子(絕好襯托)。自憐寂寞會君稀,猶著前時博士衣。我欲低眉問知己,若將無用廢東歸。
【校記】
1.尉,《全唐詩》一作“陳尉”。
2.第,《全唐詩》一作“地”。
【箋釋】
[汜水縣] 《元和郡縣圖志》卷五“河南府”:“汜水縣,古東虢國,鄭之制邑,漢之成皋縣,一名虎牢……隋開皇十八年,改成皋為汜水縣。大業(yè)十三年,陷于王世充。武德四年,討平充,復(fù)于縣理置鄭州。貞觀七年,移鄭州于管城,以縣屬焉。顯慶二年,改屬河南府,垂拱四年,改名廣武縣。神龍元年,復(fù)為汜水,開元二十九年,自虎牢城移于今理。”
[未央宮] 見本書卷二錢起《和李員外扈駕幸溫泉宮》注。《三輔黃圖·漢宮》:“未央宮,周回二十八里,前殿東西五十丈,深五十丈,高三十五丈。”張說《和麗妃神道碑銘》:“此皆圣主之曲成,賢妃之本志。何必云陽山下,別赴通靈之臺;未央宮中,虛立致神之帳。”
[賢良] 古代選拔統(tǒng)治人才的科目之一。由郡國推舉文學(xué)之士充選。亦為“賢良文學(xué)”、“賢良方正”的簡稱。漢武帝《賢良詔》:“賢良明于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著之于篇,朕親覽焉。”宋高承《事物紀原·學(xué)校貢舉·賢良》:“漢唐逮宋,取士之制,有賢良方正、茂才異等六科,謂之制舉,亦曰大科,通謂之賢良。其制蓋自漢文帝始。”
[珠箔] 即珠簾。《漢武故事》:“武帝起神室,以白珠織為箔。”李白《陌上贈美人》:“美人一笑褰珠箔,遙指紅樓是妾家。”
[丹墀] 指宮殿的赤色臺階或赤色地面。張衡《西京賦》:“右平左墄,青瑣丹墀。”《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顏師古注引孟康曰:“丹墀,赤地也。”《宋書·百官志上》:“殿以胡粉涂壁,畫古賢烈士。以丹朱色地,謂之丹墀。”李嘉祐《送王端赴朝》:“君承明主意,日日上丹墀。”
[青閣] 指朝堂;朝廷。《文選·謝朓〈酬王晉安〉》:“拂霧朝青閣,日旰坐彤闈。”李周翰注:“青閣,朝堂也。”沈約《為柳世隆讓封公表》:“是故俛容青閣,愿還慈于裂壤;竊步丹墀,希收寵于開賦。”
[萬年枝] 樹名。即冬青。謝朓《直中書省》:“風動萬年枝,日華承露掌。”上官儀《詠雪應(yīng)詔》:“幸因千里映,還繞萬年校。”吳曾《能改齋漫錄·沿襲》:“萬年枝,江左謂之冬青。”
[三道] 三道試題。《通典》卷一五《選舉三》:“答時務(wù)策三道,取粗有文理者與及第。”《新唐書》卷四四《選舉志上》:“答時務(wù)策三道。”
[谷永直言] 《漢書》卷八五《谷永傳》:“谷永,字子云,長安人也……永少為長安小吏,后博學(xué)經(jīng)書。建昭中,御史大夫繁延壽聞其有茂材,除補屬,舉為太常丞,數(shù)上疏言得失。建始三年冬,日食地震,同日俱發(fā),詔舉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太常陽城侯劉慶忌舉永待詔公交車。”“成帝……多近幸小臣,趙、李從微賤專寵,皆皇太后與諸舅夙夜所常憂。至親難數(shù)言,故推永等使因天變而切諫,勸上納用之,永自知有內(nèi)就在,展意無所依違,每言事輒見答禮。”“其于天官《京氏易》最密,故善言災(zāi)異,前后所上四十余事,略相反復(fù),專攻上身及后宮而已。”此處用谷永直言比擬汜水縣尉對策敢言。
[卻詵高第] 《晉書》卷五二《卻詵傳》:“詵字,廣基,濟陰單父人也。父晞,尚書左丞。詵博學(xué)多才,瓌偉倜儻,不拘細行,州郡禮命,并不應(yīng)。泰始中,詔天下舉賢良直言之士,太守文立舉詵應(yīng)選。”“以對策上第,拜議郎……累遷雍州刺史。武帝于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
[奴子平頭] 即平頭奴子,不戴冠巾的奴仆。梁武帝《河中之水歌》:“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擎履箱。”李白《梁園吟》:“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邵瑞彭《北行雜詩》:“平頭奴子二三輩,吳語喁喁足解嘲。”亦作“平頭奴”。丘為《冬至下寄舍弟時應(yīng)赴入京》:“適遠才過宿舂料,相隨唯一平頭奴。”奴子,僮仆;奴仆。《宋書》卷六三《王華傳》:“永呵罵云:‘奴子怠懈,行不及我。’”
[王畿] 古指王城周圍千里的地域。《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孫詒讓正義:“方千里曰王畿者,謂建王國也……《大司馬》云國畿,《大行人》云邦畿,義并同。”亦泛指帝京。潘岳《閑居賦》:“太夫人乃御板輿升輕軒,遠覽王畿。”
[五侯] 代指貴族。西漢成帝同日封王氏五舅為侯,《漢書》卷九八《元后傳》:“河平二年,上悉封舅譚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紅陽侯,根曲陽侯,逢時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謂之‘五侯’”。東漢大將軍梁冀擅權(quán),其子梁胤、叔父梁讓及親屬梁淑、梁忠、梁戟皆封侯,人稱“梁氏五侯”,《后漢書》卷六六《陳藩傳》:“前梁氏五侯,毒徧海內(nèi)。”東漢桓帝時同日封宦者單超新豐侯、徐璜武原侯、左悺上蔡侯、具瑗東武陽侯、唐衡汝陽侯,世稱“五侯”。《后漢書》卷七八《宦官傳·單超傳》:“五人同日封,故世謂之五侯”。后遂泛指權(quán)貴豪門。韓翃《寒食》:“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鄭行人] 春秋時鄭國公孫揮,字子羽,通稱行人子羽,善于辭令。《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羽為行人,鄭國將有諸侯之事,子產(chǎn)乃問四國之為于子羽,且使多為辭令。”行人,官名。掌管朝覲聘問的官。《周禮·秋官》有行人。春秋、戰(zhàn)國時各國都有設(shè)置。漢代大鴻臚屬官有行人,后改稱大行令。《周禮·秋官·訝士》:“邦有賓客,則與行人送逆之。”《國語·晉語八》:“秦景公使其弟針來求成,叔向命召行人子員。行人子朱曰:‘朱也在此。’”韋昭注:“行人,掌賓客之官。”
[魏公子] 指信陵君。信陵君魏公子無忌為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曾竊兵符救趙,禮賢下士。《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高適《題李別駕壁》:“禮樂謠傳魯伯禽,賓客爭過魏公子。”
[博士] 古代學(xué)官名。六國時有博士,秦因之,諸子、詩賦、術(shù)數(shù)、方伎皆立博士。漢文帝置一經(jīng)博士,武帝時置“五經(jīng)”博士,職責是教授、課試,或奉使、議政。晉置國子博士。唐有太學(xué)博士、太常博士、太醫(yī)博士、律學(xué)博士、書學(xué)博士、算學(xué)博士等,皆教授官。
上一篇:《和高平朱參軍思歸作》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中兄典邵州》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