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陸游
今人解杜詩,但尋出處2,不知少陵之意,初不如是3。且如“岳陽樓”詩4:“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5,乾坤日夜浮6。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7。戎馬關山北8,憑軒涕泗流9。”此豈可以出處求哉?縱使字字尋得出處,去少陵之意益遠矣。蓋后人元不知杜詩所以妙絕古今者何在10,但以一字亦有出處為工11。如《西崑酬唱集》中詩12,何曾有一字無出處者,便以為追配少陵可乎13?且今人作詩,亦未嘗無出處,渠自不知14,若為之箋注,亦字字有出處,但不妨其為惡詩耳!
1本文是《老學庵筆記》中的一則,取其首句為題。杜:指杜甫。2出處:詩中字句的來源。3少陵:杜甫,詩中曾自稱少陵。初:根本。4岳陽樓詩:杜詩原題《登岳陽樓》,岳陽樓在今湖南省岳陽市,下臨洞庭湖。5吳楚:戰國時吳國楚國之地,今長江中下游一帶。坼(che):分裂。6乾坤:天地。7“老病”句:杜甫時年五十七歲,多病,且全家過著船居生活。8戎馬:戰爭,此年吐番入侵。9憑:靠。軒:窗。涕泗:涕淚。10元:本。11但:只。工:工巧、精妙。12《西崑酬唱集》:宋初楊億、劉筠、錢惟演等十七人互相唱和而編成的詩集。13追配:追隨匹配,意即趕上、并列。14渠:他。
【析點】 宋初西崑派詩人作詩追求辭藻、堆砌典故,但內容空泛,且晦澀難解,北宋后期的“江西詩派”,作詩力求峭勁,強調字字有出處。陸游這則筆記實際是一篇“詩話”,針對宋代形式主義的詩風,提出讀詩不可只尋出處,作詩不可只求用典,這個見解對于詩歌的創作與欣賞是有指導意義的。
陸游并不是直接提出這些見解,而是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實例推導而出,正反兩例之后又各有一步層進的論述強化其觀點。正面以杜甫《登岳陽樓》為例,說明好詩不可拿出處相求;推進一步說明縱使尋得出處,也不是杜甫本意;更進一步又指出,如此讀杜詩是根本不懂詩。反面以“西崑”為例,說明字字有出處決非好詩;推進一步則以今人“惡詩”為證,字字有出處仍“不妨其為惡詩”。正面反面,層層推導,議論展開得自然而又有力,深刻又暗含諷刺意味。
上一篇:《亡妻龔氏壙銘》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代祭陣亡吏士文》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