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掃打掃堂前地,
抹了抹桌子,排下了象棋。
下棋的人,個個都是有緣的,
輸了棋,千萬莫要傷和氣。
你有炮來我有的是車,
連環馬,看你老將往那里? !
那時節,莫怪俺們無情意。
——清·華廣生輯《白雪遺音·馬頭調》
本篇以下象棋,表現了我國民間對友誼與競賽的辯證看法。
下象棋,是我國民間普遍流行的一種娛樂活動。其歷史悠久,棋制多有變遷。近代象棋定型于北宋末南宋初。兩人對局,按照規定地位,在棋盤上各放棋子十六枚,將、士、象、車、馬、炮、卒等兵種,各子走法不同。棋盤系由九根直線和十根橫線組成,中間劃定河界,共有九十個據點,雙方各占其半,先后交替走子,以把對方“將死”為勝,不分勝負為和。
“打掃打掃堂前地,抹了抹桌子,排下了象棋。”這是寫下象棋前的準備活動,也說明下象棋的人是民間的普通勞動者,掃地、抹桌子皆是自己動手,無需傭人代勞。下棋總要決出勝負,互相競賽棋藝的高低。但這種競賽,是為了切磋、提高棋藝,增進友誼。因此作者說:“下棋的人,個個都是有緣的,輸了棋,千萬莫要傷和氣。”有緣,即有機緣。可見我國民間早就懂得要正確處理友誼與競賽的辯證關系。即在思想上要正確對待輸贏,特別是輸了也“千萬莫要傷和氣”,要講友誼;但是這種講友誼,又不是不充分發揮自己競技的才能,故意把棋輸給對方,競賽就是要針鋒相對,打敗對方,奪取勝利。 “你有炮來我有的是車,連環馬,看你老將往那里去?!”“老將”無處可去,就算把對方“將死”,奪得了勝利。 “那時節,莫怪俺們無情意”,因為這是競賽的必然法則。
下象棋,本是微不足道的娛樂活動。好在作者借此寫出了我們民族的傳統風格。這就是既要輸得起,不因為自己輸了就火冒三丈,惡語傷人,或垂頭喪氣,一蹶不振,又決不甘于輸,要勇往直前,盡一切努力去奪取勝利。我們民族的這種良好的傳統風格,至今不仍然是值得發揚的么?
上一篇:《三更里睡不著》原文|賞析
下一篇:《不怕洋槍炮》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