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陸游
呂周輔言2:東坡先生與黃門公南遷3,相遇于梧、藤間4。道旁有鬻湯餅者5,共買食之。觕惡不可食6。黃門置箸而嘆7,東坡已盡之矣。徐謂黃門曰:“九三郎8,爾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聞之9,曰:“此先生‘飲酒但飲濕’而已10。”
1本文是《老學庵筆記》中的一則,標題是后人所加。東坡:蘇軾。湯餅:面條。2呂周輔:呂商隱,字周輔,南宋人。3黃門公:即蘇軾弟蘇轍,曾任門下侍郎,“門下”也稱“黃門”。南遷:貶謫到南方。4“相遇”句:紹圣四年(1097)蘇軾貶海南,蘇轍貶雷州,五月一日兩人在南行途中相遇。梧藤:梧州、藤州,在廣西。5鬻(yu):賣。6觕(cu):通“粗”。7箸:筷子。8九三郎:蘇軾對弟弟的稱呼。9秦少游:北宋詞人秦觀,字少游,與蘇軾情兼師友。10“飲酒但飲濕”:蘇軾《東坡岐亭》中的一句,意為只管飲酒,莫管它的味道。但:只。
【析點】 東坡開朗曠達,隨遇而安。性嗜酒,被貶黃州雖無好酒亦可痛飲,且寫了《東坡岐亭》一詩:“酸酒如薺湯,甜酒如蜜汁。三年黃州城,飲酒但飲濕。我如更揀擇,一醉豈易得?”這種性格至老不變,貶謫海南已是六十二歲高齡,“食湯餅”一節仍不失東坡本色。
這段文字是陸游據他人的轉述寫成,文字樸質無華,但他善于捕捉東坡那性格化的行動、性格化的語言,因而再現了當時的情景。黃門公對著面條嘆氣而坡公卻大口吞食并不咀嚼的場面,東坡食后再慢慢向黃門公發問的表情,大笑而起的動作,無一不如在目前;就連東坡那幽默而含蓄的話語也如縈耳際,一個活生生的東坡形象,決不會是第二個人。東坡真是善處人生,呂周輔則可謂善于言述,他連秦少游的贊語也沒有漏掉。少游之贊語揭示了東坡深層的內心世界,他之“食湯餅”是為了生存而果腹,絕非為享樂而品嘗,這是蘇軾人生態度、性格作風的一種具體而典型的表現。少游的贊語是點睛之筆,少游可謂深知東坡者。
上一篇:《東坡海南食蠔》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東行日記四則》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