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描寫《甘肅省·敦煌勝景》古詩詞賞析大全
敦煌勝景,包括敦煌故城,莫高窟(千佛洞)、鳴沙山、月牙泉等這些敦煌的歷史古跡和自然景觀。敦煌故城在今敦煌縣城西的黨河西岸,它曾是絲綢之路上的名城。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設(shè)郡,公元400年西涼國在此建都。莫高窟在縣城東南25公里,是舉世聞名的敦煌壁畫所在地,已有1900多年歷史,保存著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各代壁畫和塑像,是我國最大的石窟藝術(shù)寶庫。翻過莫高窟,即為沙漠奇績——鳴沙山,山下就是沙漠中罕見的甘泉——月牙泉。凡至莫高窟參觀者必爬上鳴沙山傾聽 “沙嶺晴鳴”,并觀賞那月牙形的澄澈清潭。
古郡敦煌遠(yuǎn),幽崖佛洞傳。
建垣新日月,訪勝舊山川。
竇啟琳宮現(xiàn),沙凝法象填。
神工勞劈劃,匠手巧雕鐫。
排列云迢遞,嵌空境接連。
金身騰百丈,碧影肅諸天。
色相嗟多毀,丹青訝尚鮮。
[詩名] 游千佛洞 (全詩48句)
[作者] 汪隆,滿州鑲紅旗人,清雍正四年擢安西道,督理口外城工事務(wù)。乾隆二十一年,從征準(zhǔn)噶爾部。后多次在河西一帶和新疆任職。著有“敦煌雜鈔”、“敦煌隨筆”。
[注釋] ●千佛洞: 又叫莫高窟,洞窟鑿在鳴沙山東麓崖壁上,共有洞窟492個,窟內(nèi)壁畫45 000余平方米,佛教塑像2 000余座,故名。●建垣二句:作者在清雍正四年(1326年)擢安西道,督理修筑敦煌新城的事務(wù)。這兩句是說督建敦煌新城已竣工,趁閑訪問附近的名勝古跡。●竇啟:指洞窟開鑿。●琳宮:神仙居住處。此指千佛洞。●法象:佛象。●排列句:開鑿在巖壁上的石窟,一座座云集在山間,排列得很遠(yuǎn)很遠(yuǎn)。●金身:涂金的佛像。●碧影:指山巒的翠影。●肅:肅立。●色相:佛家語,一切有形質(zhì)相狀的東西之統(tǒng)稱。●嗟:嘆息。●丹青句:使人驚訝的是,千佛洞中塑像與壁畫的色彩,仍然是那樣鮮艷。
敦煌莫高窟
隆隆白晝輕雷鳴,阿香呼起驅(qū)車行。
又聞殷殷奮地出,漁陽摻急聲難平。
驚風(fēng)吹沙沙作雨,古潭老魚立波舞。
掀簸山谷轟喧闐,游人忽欲竣飛仙。
須臾沙瀾轉(zhuǎn)靜寂,山容對我仍怡然。
西極地荒秘奇怪,六鰲昂首坤輿外。
[詩名] 鳴沙山 (全詩18句)
[作者] 朱鳳翔,字小梧,清代貴州開泰縣 (今錦屏縣)人。以拔貢知縣分發(fā)甘肅,嘉慶十八年 (1813年),由渭源縣調(diào)任敦煌縣。
[注釋] ●鳴沙山:—名神沙,在敦煌縣南5公里,山巒均由積沙而成,背如刀刃。人從山頂下滑,沙礫隨人體下墜,鳴聲不絕于耳。山之東麓為莫高窟。●隆隆句:是說鳴沙山在白天會發(fā)出隆隆之聲,響若輕雷。《敦煌錄》云:“盛夏自鳴,人馬踐之,聲振數(shù)十里。”《舊唐志》記載:“天氣晴朗時,沙鳴聞于城內(nèi)”。故有“沙嶺晴鳴”之譽。五代晉人高居誨記云:鳴沙山,在瓜州(今敦煌)南10里,冬夏殷殷有聲如雷。●漁陽摻:即“漁陽三撾(zhua)”,鼓曲名,古代擊鼓方法。《后漢書·彌衡傳》:“衡方為漁陽參撾,蹀蹋而前”。此處即指鳴沙山發(fā)出的“鼓聲”。●古潭:指月牙泉。●老魚:月牙泉中產(chǎn)的一種魚,叫鐵背魚,傳說食之能長生。●掀簸: 激蕩。●喧闐: 聲大而雜。
德水源傳星宿海,靈池勝紀(jì)月牙泉。
不形卮泄疑無地,倘有槎尋定到天。
沙嶺回風(fēng)森壁立,鐵魚跋浪蹴渦漩。
憑誰問取龍媒跡,漢武當(dāng)年正拓邊。
[詩名] 月牙泉
[作者] 朱鳳翔
[注釋] ●月牙泉: 在鳴沙山北麓,其水澄澈,景色秀麗,湖面形如彎月,故名。周圍沙山環(huán)抱,千百年來,雖風(fēng)卷沙擁,而泉終不被流沙所掩,彎月之狀不變。●德水:黃河的別名。秦始皇曾更改黃河之名為德水。●星宿海:在青海省曲麻萊縣東北部,是黃河散流地面形成的眾多淺湖群。以其羅列如星,故名。古人誤以為是黃河之源。●靈池:神靈之池。●卮:一種口小腹大的圓形酒器。●槎:指星槎,古代神話中往來天上的木筏。此句意思是說:如能找到星槎,定可從月牙泉乘渡到天宮。●沙嶺:即鳴沙山。●跋浪:踏著波浪。●蹴渦旋:跳躍于激流旋渦之中。●龍媒:駿馬。龍媒跡,指渥洼水中生天馬之事。《漢書·武帝紀(jì)》:“無鼐四年秋,天馬生于渥洼水中,武帝得之,作天馬之歌。”傳說,渥洼水即月牙泉。●拓邊:開拓疆土。
月牙泉
敦煌城下沙如雪,敦煌城頭無六月。
關(guān)西勁卒筑防秋,捷書夜半飛龍樓。
敦煌迢迢五千里,十月即渡黃河水。
上將翩翩才且雄,平戎不數(shù)貳師功。
太平今見遠(yuǎn)宣威,君往從戎幾日歸。
幕下文儒能耀武,詞林從此有光輝。
[詩名] 送翰林典籍張敏行之官西上(全詩22句)
[作者] 孫賁 (ben),字仲衍,明南海(廣東順德)人,洪武三年進(jìn)士,曾任翰林典籍,繼任平原主簿。有 《西庵集》。
[注釋] ●翰林典籍:元、明時官名,掌理圖籍。●關(guān)西:函谷關(guān)以西地區(qū)。●筑防秋:修筑防御敵人的城堡,時值秋日。●捷書:捷報。龍樓:皇帝的住處。●平戎:平定西部邊境的戰(zhàn)亂。戎,古代稱西部少數(shù)民族為西戎。●貳師:即西漢名將李廣利。廣利曾以擊西域大宛,破貳師城,獲大宛馬有功,封為貳師將軍。●宣威:宣揚德威。●詞林:文詞薈萃的地方。杜甫《八哀詩·贈種書監(jiān)江夏李公邕》:“憶昔李公存,詞林有根柢”。明洪武時,建翰林院,額曰“詞林”,因此也是翰林院的別稱。
敦煌古來出神將,感得諸蕃遙欽仰。效節(jié)望龍庭,麟臺早有名。
只恨隔蕃部,情懇難申訴,早晚滅狼蕃,一齊拜圣顏。
[詞名] 菩薩蠻
[作者] 佚名,這首詞是從敦煌石窟壁內(nèi)發(fā)現(xiàn)的一批文物中的唐代詩歌之一,是唐代都市中靠演唱為生的歌伎樂工創(chuàng)作的歌詞,叫做“敦煌曲子詞”。
[注釋] ●諸蕃: 指西北少數(shù)民族。●效節(jié):盡忠之意。●龍庭:古時匈奴單于祭天之處,此借指唐朝朝庭。●麟臺:官署名,即秘書省,掌管皇家文書檔案的官署。●隔蕃部:被蕃部所隔絕。●狼蕃:對侵犯中原的吐蕃貴族的貶稱。●圣顏:即天子、皇帝。
龍沙漠漠掩雄關(guān),勝日敦煌放眼看。
磨引溪流揚玉帶,桴停河岸漾金盤。
莫高窟里藏春色,古堡城頭駐鐵斑。
三度玉門渾不寐,月牙泉館幾憑欄。
[詩名] 敦煌行
[作者] 劉云亭,今人。
[注釋] ●磨引二句:化用古詩“縱橫河岸桴為渡,磨引溪流水自椎”句意。●月牙泉館:玉門有月牙泉賓館。
敦煌寶窟世間傳,五百迷宮放眼看。
幾許如來齊說法,眾多仙女欲飛天。
千姿百態(tài)人摶佛,姹紫嫣紅彩繪垣。
萬象紛紜窮物相,是非得失此中參。
靜室連綿石鏤空,諸般造像貌從容。
雕梁畫棟憑能匠,傅粉涂朱賴巧工。
有難徒呼無量佛,無求不奉莫高宗。
黎民世世殫精力,血汗都將壁染紅。
[詩名] 訪莫高窟
[作者] 吳丈蜀
[注釋] ●五百迷宮:指莫高窟492個洞窟。
佛生西竺盛中華,瑰寶深藏古道沙。
壁畫如來成正覺,飛天伎樂舞琵琶。
唐絹夏紙千年字,繡鳳盤龍九彩花。
萬里迢迢三界寺,今生有幸識奇葩。
[詩名] 莫高窟
[作者] 樂時鳴
[注釋] ●唐絹夏紙:指莫高窟藏經(jīng)洞所發(fā)現(xiàn)的古代寫經(jīng)、變文、絹畫、織繡等奇珍異寶。●三界寺: 莫高窟在三界寺旁。
閃耀明黃映碧天,神沙百里接祁連。
夜聞鼓角吹征號,晴聽沉砂奏管弦。
風(fēng)刃無情摧古寺,月牙有意護(hù)清泉。
山雄水巧堪稱絕,開闊胸懷大自然。
[詩名] 鳴沙山
[作者] 樂時鳴
[注釋] ●夜聞二句:俗傳古代有大軍在此宿營,一夕狂風(fēng)驟起,黃沙蔽天,全軍覆沒。以后山內(nèi)時聞鼓角之聲。又傳,天氣晴朗之時,山有絲竹管弦之音。●風(fēng)刃二句:鳴沙山麓月牙泉,雖在流沙山群中,風(fēng)起沙飛均繞泉而過,從不落入泉內(nèi)。泉側(cè)原有寺,卻遭風(fēng)摧,今已不存。
回廊閣道櫛鱗連,妙像絕圖千洞仙。
一抹列強掠擄淚,琵琶歌女奏天歡。
[詩名] 敦煌莫高窟
[作者] 王樹遠(yuǎn)
玉壘神沙疑巧奧,天晴若奏笙笛簫。
渴饑山把月泉飲,樂甚風(fēng)將鼓角招。
[詩名] 敦煌鳴沙山
[作者] 王樹遠(yuǎn)
一灣清碧媚云漪,天賜神泉延壽謎。
鐵背魚嘗五月鮮,端陽盛彩贊俗奇。
[詩名] 敦煌月牙泉
[作者] 王樹遠(yuǎn)
上一篇:關(guān)于描寫《河北省·承德外八廟》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guān)于描寫《安徽省·敬亭山》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