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游擊詞(十二首)
1936年夏
天將曉,隊員醒來早。
露侵衣被夏猶寒,樹間唧唧鳴知了。
滿身沾野草。
天將午,饑腸響如鼓。
糧食封鎖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數。
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會議兵機。
交通晨出無消息,屈指歸來已誤期。
立即就遷居。
夜難行,淫雨苦兼旬。
野營已自無篷帳,大樹遮身待曉明。
幾番夢不成。
天放晴,對月設野營。
拂拂清風催睡意,森森萬樹若云屯。
夢中念敵情。
休玩笑,耳語聲放低。
林外難免無敵探,前回咳嗽泄軍機。
糾偏要心虛。
嘆缺糧,三月肉不嘗。
夏吃楊梅冬剝筍,獵取野豬遍山忙。
捉蛇二更長。
滿山抄,草木變枯焦。
敵人屠殺空前古,人民反抗氣更高。
再請把兵交。
講戰術,穩坐釣魚臺。
敵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備我偏來。
乖乖聽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
他是重生親父母,我是斗爭好兒郎。
革命強中強。
勤學習,落伍實堪悲。
此日準備好身手,他年戰場獲錦歸。
前進心不灰。
莫怨嗟,穩腳度年華。
賊子引狼輸禹鼎,大軍抗日渡金沙。
鐵樹要開花。
注釋:
囊——口袋。
淫雨——過量的雨。
兼旬——二十天。兼:加倍。旬:十天。
二更——中國傳統夜間計時單位,一夜為五更,每更為兩小時。二更為晚九時至十一時。
獲錦歸——李白《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這里指凱旋。
嗟嘆——埋怨嘆氣。
禹鼎——國土?!妒酚洝ぐ藭し舛U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p>
賞析:
陳毅同志這首《贛南游擊詞》,系調寄白居易《憶江南》詞牌的句式所作,但又打破了《憶江南》單調平聲韻的規定,大膽推陳出新,古為今用。
文學創作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陳毅同志這組詞來源于當年他率部突圍至贛南,在以大庾嶺山脈的油山為中心開展游擊戰的一段艱苦生活。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而陳毅同志因腿傷開刀而無法成行,中央決定讓他留在贛粵邊開展游擊戰,歷時三年之久。陳毅同志與敵人開展了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取得了階段性的一系列勝利。
這組詞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首至第七首為第一部分;第八首至第九首為第二部分;后面三首均可獨立成篇。
第一部分(前七首)寫游擊隊生存的險惡環境。我們可以從“露侵衣被夏猶寒”、“天將午,饑腸響如鼓”、“野草和水煮”、“淫雨苦兼旬”、“野營已自無篷帳”、“大樹遮身待曉明”、“三月肉不嘗”等詩句中,體會到游擊隊員的艱辛。當時的生存條件非常的險惡,缺衣少藥,缺糧少彈,還要面臨敵人的偷襲,游擊隊員吃野菜、洗涼水澡是常事;晝伏夜行,風餐露宿是常事;三月不食肉也是常事,不停地轉移陣地更是家常便飯。但游擊隊員們憑借著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努力地生存,一方面與敵人周旋,另一方面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跋某詶蠲范瑒児S,獵取野豬遍山忙,捉蛇二更長?!备锩鼧酚^主義躍然紙上。
第二部分(第八首與第九首)寫游擊隊員與敵人開展的游擊戰戰術。敵人的手段非常殘酷,“滿山抄,草木變枯焦”是真實的寫照。敵人采取圍剿的政策,步步為營向前推進,企圖消滅游擊隊,所到之處燒殺奸擄,激起了人民群眾的強烈反抗。面對敵人的瘋狂,陳毅同志制定出一套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敵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備我偏來?!睌尺M我退,敵駐我擾,敵退我進,敵疲我打,避實就虛,讓敵人“乖乖聽安排”。同時,在三年的游擊戰中,陳毅同志充分依靠人民群眾,妥善地安置了一批重傷員到群眾家里養傷。正是因為有了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才使游擊隊在困境中不斷地壯大起來。
第三部分(第十首)寫軍民魚水情。陳毅同志用比興的手法,把人民喻為父母,把自己喻為兒郎,一個“靠”字貼切地寫出了軍民的魚水關系:人民群眾需要紅軍拯救他們,而紅軍也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這種密切的魚水關系勝過了血肉關系,成為紅軍克敵制勝的法寶,使“革命強中強”。
第四部分(第十一首)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是基礎,唯有學好革命的理論,才能有針對性地指導游擊戰。“此日準備好身手,他年戰場獲錦歸”,講的就是這種因果關系?!矮@錦歸”指凱旋之意。詩人李白在《越中覽古》一詩中寫道:“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边@是李白當年游覽越中(今浙江紹興),有感吳越之爭的懷古之作。春秋時代,吳越兩國爭霸南方,成為世仇。越王勾踐于公元前494年,被吳王夫差打敗,回到國內,臥薪嘗膽,誓報此仇。公元前473年,勾踐果然把吳國滅了,雪了恥,泄了憤。“盡錦衣”三字,就將越王及其戰士得意歸來,充滿了勝利喜悅和驕傲的神情烘托了出來。陳毅同志借此典,強調要加強學習,要打有準備之仗,唯有這樣才能取勝,才能“獲錦歸”。在戰爭年代,陳毅同志總是擠出時間學習,在他的挎包里,除了牙具水杯等日常用品,就是一只手電筒和一本書。有一次,他和警衛員被敵人包圍,險些被捉,陳毅同志埋伏在水溝旁的蘆葦里,故意將挎包丟出,敵連長撿到后驚呼:“共產黨苦成這樣還念書呢!”可見陳毅同志是多么愛學習。
第五部分(第十二首)寫必勝的信念?!百\子引狼輸禹鼎,大軍抗日渡金沙”,對仗工整,對比強烈,形象地揭露了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賣國嘴臉,歌頌了紅軍將士為了抗日,勇渡金沙的大無畏精神?!拜敗?,是出賣的意思,陳毅同志用“禹鼎”象征國土,把蔣介石消極抗日的后果逼真地展示在國人面前?!拌F樹要開花”是“穩腳度年華”的必然結果。前句是呼,后句是應。只有穩扎穩打,站穩腳跟,拋開無謂的抱怨,革命的勝利終究要到來。詩人將“鐵樹開花”反其道而用之,用一個“要”字突出了鐵樹開花的艱難,強調只有通過努力,鐵樹必定要開花。
這組詞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紅軍游擊隊員生活、戰斗、行軍中的一些典型的場景,非常形象,讀后讓人深受感動。詩人在第一部分寫了游擊隊員的吃、住、行中的種種艱辛;在第二部分寫了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在第三部分突出了軍民魚水關系;第四部分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第五部分堅定了必勝的信念。它是我國迄今為止的一部游擊戰爭史,沒有生活的積累是寫不出來的。陳毅同志帶傷轉戰在崇山峻嶺之中,既要忍受缺衣少糧的困境,還要面對敵人的清剿,幾次險些付出生命的代價,他在三年游擊戰中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游擊戰戰術,既有戰術的提煉,也有理論的思考,為中國革命史留下了燦爛的一筆。
上一篇:陳毅《贈西園寺公一先生》詩詞賞析
下一篇:陳毅《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