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陜西省·興慶宮遺址》古詩詞賞析大全
興慶宮遺址,在西安市興慶公園內,原為唐玄宗(李隆基)即皇帝位前的藩邸。開元二年 (714年),改建離宮,稱為興慶宮。開元十四年又加以擴建,有興慶殿、大同殿、南薰殿、花萼相輝樓,沉香亭等主要建筑。唐玄宗經常在這里處理政務,接見外國使者,也是他和愛妃楊玉環長期居住的地方。當年他們在此宮內優游宴飲,詩人李白就曾在興慶宮沉香亭前,為正在觀賞牡丹的唐玄宗和楊貴妃賦詩,以“可憐飛燕倚新妝”比喻楊貴妃,以“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結束他的《清平調》。安史之亂后,興慶宮蕭條下去,唐末朱全忠強迫唐皇遷都洛陽,興慶宮遭到很大破壞。宋代,這里變成了人們游賞憑吊的地方。解放后,對花萼相輝樓進行了部分發掘,證明該樓為火所焚,后來在遺址范圍內修起了新的花萼相輝樓、沉香亭等建筑,并辟作公園,還種了許多牡丹,長年游人不絕。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
[詩名] 清平調三首
[作者] 李白,天寶初年,李白由于道士吳筠推薦,受唐玄宗的征召入京,唐玄宗只授予翰林供奉的閑職。春天,興慶宮沉香亭畔,牡丹盛開,玄宗與楊貴妃帶著樂工前來賞花,樂工主管李龜年剛要歌樂,玄宗說:“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遂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樂詞三章。白承旨,宿醒未解 (酒醉未醒),因援筆賦之。龜年捧詞進,上 (玄宗)命梨園弟子略約詞調,撫絲竹,遂促龜年以歌之。太真妃……笑領歌辭,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妃飲罷,斂繡巾再拜。 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于諸學士。”(《太真外傳》)但一年多后,李白受朝中權貴毀謗,宦官高力士專向楊貴妃進讒言,一日太真妃重吟前詞,力士說:“以飛燕指妃子,是賤之甚矣。”太真妃驚曰: “何翰林學士能辱人如斯?”以后玄宗三次欲任李白官,均為貴妃所止,后來玄宗給李白“賜金還山”,李白只得離開長安,繼續過浪游生活。也就是說,這首詩影響到了詩人的命運。
[注釋] ●云想句:言看見了云,就想起她的衣裳;看見了牡丹花,就想起她的面容,比喻形容貴妃衣裳飄逸,容貌美麗。●春風句:言亭欄外春風吹拂著含露盛開而濃艷的牡丹花。●若非二句:說這樣美貌的人兒,若不是群玉山見過的神女,也一定是瑤臺相逢的仙女。群玉山、瑤臺,是神話傳說中的仙境與西王母的居處。●一枝句:喻貴妃像一枝紅艷的牡丹,花上的露水還凝著香味。句中的“露華”有贊美貴妃受著皇上恩澤的意思。華,同花。●云雨句:含蓄地將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夫妻恩愛與古代楚懷王和巫山神女相比擬;而巫山云雨的故事只是虛幻的神話,因此說“枉斷腸”,從而反襯貴妃與皇上那才是真正的恩愛。●借問句:請問漢代宮殿里有誰比得上眼前的美人呢?那可愛的飛燕皇后還得借助新妝呢!其本意是說漢代的飛燕皇后還比不上眼前的貴妃娘娘。●名花四句:大意是,名花與傾國美人互相輝映,使君王高興得帶笑地看個不夠。在沉香亭倚著欄桿欣賞名花和美人,不論有多少春愁和春恨,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龍池賜酒敞云屏,羯鼓聲高眾樂停。
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詩名] 龍池
[作者] 李商隱
[注釋] ●龍池:指興慶宮,唐玄宗即皇帝位前的藩邸。《唐會要》: “開元二年 (714年),以興慶里舊邸為興慶宮。初藩邸有龍池涌出,日以浸廣,望氣者云有天子氣,至是為宮。”●云屏:即云母屏風。敞開屏風,內外無間,表示宴會的盛大。●羯鼓:一種由羯族傳入唐朝的樂器鼓,形如漆桶,下有小牙床為架,擊時用兩杖,發聲焦殺鳴烈,破空透遠,南卓《羯鼓錄》: “上 (玄宗) 性俊邁,酷不好琴,曾聽彈奏,正弄未畢,叱琴者曰:‘待詔出去’。謂內宮曰: ‘速召花奴 (汝南王李琎)將羯鼓來,為我解穢。’”實際是詩人諷刺唐玄宗沉溺于聲色。●夜半二句:寫唐玄宗之弟薛王已酒醉,而壽王因楊妃被奪,無心飲酒,所以仍清醒,宴歸以后,伴著宮漏,徹夜無眠。本詩揭露了唐宮內的腐敗。壽王李瑁是玄宗的十八子,楊貴妃原是壽王的妃子,玄宗于武惠妃死后,“宮中無當意者,或言(楊)妃姿質天挺,遂召納宮中。”詩人《驪山有感》“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也是指斥這一事件的。
祥煙瑞氣曉來輕,柳變花開共作晴。
黃鳥遠啼鳷鵲觀,春風流出鳳凰城。
[詩名] 春霽花萼樓南聞宮鶯
[作者] 楊凌,虢州弘農 (今河南靈寶縣南) 人。唐大歷中登進士第,官侍御史。
[注釋] ●花萼樓:即興慶宮花萼相輝樓。唐玄宗未登基前與寧王、申王、歧王、薛王府第相連,交往很密。登帝位后,遂以自己的舊宅修建興慶宮,取《詩經》“棠棣之華”之意,喻兄弟合歡友好,遂在宮內修了此樓。●柳變:指柳色變綠。●黃鳥:即黃雀。《詩·秦風·黃鳥》:“交交黃鳥,止于棘。”●鳷鵲觀:觀在甘泉苑內,建于漢武帝建元年間。●鳳凰城: 即長安城。相傳秦穆公的女兒弄玉與蕭史吹簫,引來了鳳凰。后世遂稱長安城為鳳凰城。
千秋佳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
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
[詩名] 過勤政樓
[作者] 杜牧,此詩嘆息興慶宮已荒廢,暗示唐室的衰微。
[注釋] ●勤政樓:唐玄宗在興慶宮內所建的宮樓,他常在這里處理政務。全名 “勤政務本樓”。●千秋句:言千秋節已有名無實。千秋節是唐開元十七年 (729年) 定玄宗生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此事至杜牧時已隔了100年,唐朝內憂外患,每年八月五日再也沒有當年千秋節的氣氛了。●承露絲囊: 是當年千秋節時吉祥之物。《唐會要》載:“開元十七年八月五日,丞相上請以是日為千秋節,著之甲令,布于天下。群臣以是日進萬壽酒,王公戚里進金鏡綬帶,士庶以結絲承露囊,更相問遺。”●紫苔: 一種紫色的苔蘚,亦稱紫錢。●金鋪: 宮門上的獸面形銅制環紐,用以銜環。末兩句用紫苔叢生說明興慶宮從安史之亂后,日趨破敗,有世事滄桑之感。
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
開元一株柳,長慶二年春。
[詩名] 勤政樓西柳
[作者] 白居易,詩人寫此詩是唐穆宗長慶二年,是年已51歲。面對破敗的興慶宮而作此詩。
[注釋] ●立馬人:指作者自己。51歲的白居易以垂暮之年對半朽之樹,思緒萬千,久久不肯離去。●開元:唐玄宗的年號,從713年741年。本句詩是說柳樹系開元年間所種。
興慶池頭芍藥開,貴妃步輦看花來。
可憐三首 《清平調》,不博西涼酒一杯。
[詩名] 唐天寶宮詞 (八首選一)
[作者] 張昱,字光弼,元代廬陵人,自號可間老人。
[注釋] ●芍藥:花名。此處指牡丹,牡丹又名木芍藥。《松窗錄》載: “開元中,禁中初種木芍藥,得四本,上因移于興慶池沉香亭前。”步輦:一種代步工具。本為車,秦以后改用人力抬。本句指乘步輦而行。《松窗錄》載:開元中,禁中木芍藥花方繁開。帝乘照夜白 (馬名),太真妃以步輦從。”●清平調:即李白所寫之《清平調》三首。《碧雞漫志》載: “明皇宣白進 《清平調》,乃是令白于《清平調》制詞。”●西涼酒:據《唐詩紀事》載,唐玄宗在沉香亭賞花,命李白作《清平調》詞,梨園弟子伴奏,李龜年唱歌,玄宗親自吹笛,“太真以玻璃七寶杯酌西涼葡萄酒笑飲。”末兩句言李白作《清平調》三首,連一杯西涼美酒也未得到,反而因受讒言而遭皇帝貶斥。
勤政樓前斗兩朋,寧王新樂最堪聽。
太真偏賞涼州曲,自奉黃金出內屏。
[詩名] 天寶宮詞
[作者] 石瑤,字邦彥、槀城。與兄石玠同舉進士,嘉靖間授文淵閣大學士,兼太子太保。
[注釋] ●斗兩朋:即把梨園弟子分成兩部分,各奏新樂,以較勝負。●寧王: 即李憲,唐玄宗的長兄,死后追謚讓皇帝。寧王善審音,據《新唐書·讓皇帝憲傳》載:“又涼州獻新曲,帝御便坐,召諸王觀之。憲曰: ‘曲雖佳,然宮離而不屬,商亂而暴,君卑逼下,臣僭犯上。發于忽微,形于音聲,播之詠歌,見于人事,臣恐一日有播遷之禍。’帝默然。及安、史之亂,世乃思憲審音云。”寧王本人還善吹笛。●太真:楊貴妃的號。●涼州曲: 相傳為楊貴妃所制曲。唐玄宗從四川返京后,夜登勤政樓,訪得故梨園子弟,“遂命歌《涼州詞》,貴妃所制,上親御玉笛為之倚曲。曲罷相睹,無不掩泣。上因廣其曲,今《涼州》傳于人間者,益加怨切焉”(《明皇雜錄》)●內屏:宮內大門中筑小墻以為屏蔽,稱為內屏。
花萼遙連務本樓,五王文采盡風流。
不知凝碧池頭宴,落盡宮槐一樹秋。
[詩名] 唐宮詞
[作者] 洪貫,字唯卿,鄞縣 (今屬浙江)人。成化丁酉中舉,官鄧州教諭,遷從化知縣。
[注釋] ●“花萼”句:花萼相輝樓與勤政務本樓均在興慶宮西南隅。●五王:指玄宗與其四個兄弟。《新唐書·讓皇帝憲傳》載: “初,帝五子列第東都積善坊,號‘五王子宅’。及賜第上都隆慶坊,亦號 ‘五王宅’。及先天后,盡以隆慶舊邸為興慶宮,而賜憲及薛王第于勝業坊,申、岐二王居安興坊,環列宮側。天子于宮西、南置樓,其西署曰‘花萼相輝之樓’,南曰‘勤政務本之樓’,帝時時登之,聞諸王作樂,必亟召升樓,與同榻坐,或就幸第,賦詩宴嬉,賜金帛侑歡。”●凝碧池:唐禁苑中池名。據《明皇雜錄》載: “天寶末,群賊陷兩京,大掠文武朝臣及黃門宮嬪樂工騎士,每獲數百人,以兵仗嚴衛送于洛陽。……于旬日獲梨園弟子數百人。群賊因相與大會于凝碧池,宴偽官數十人,大陳御庫珍寶,羅列于前后。”●宮槐:此詩的末兩句系翻用唐王維被安史亂兵囚禁時寫的《口號誦示裴迪》詩:秋槐夜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作者借用王維的詩句說明,正是唐玄宗的醉生夢死、歌舞升平招致了安史之亂的慘禍。
上一篇:關于描寫《甘肅省·蘭州》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四川省·劍門關》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