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造《題趙秀才壁》宋山水詩鑒賞
陳造
日日危亭憑曲欄,幾層蒼翠擁煙鬟。
連朝策馬沖云去,盡是亭中望處山。
這首詩描寫崎嶇山路羈旅的經歷和感受,其中交織著對時事的感懷。全詩借景抒情,辭簡意深。
前兩句著重寫景。“日日危亭憑曲欄,幾層蒼翠擁煙鬟。”每天都登臨高高的山亭憑欄放眼遠眺,只見重重蒼山被霧靄繚繞,隱隱約約,若有若無,景色迷離。“日日”點明時間,“危亭”“曲欄”寫出地點,“蒼翠擁煙鬟”暗喻心境。一個“擁”字,用擬人手法,把蒼翠群山在云霧掩映、濕潤時奇幻多姿的景象寫活了。給人以煙嵐滴翠山光浮動的感覺。作者以直敘筆法,勾勒出一幅孤寂、迷茫、幽冷的畫面。從這畫面的描繪中,我們不難體會到隱藏在字里行間的那種惆悵、迷惘的感情。后兩句是全詩的主旨:“連朝策馬沖云去,盡是亭中望處山。”連日兼程在云霧山中策馬趕路,風餐露宿,風塵仆仆,備嘗艱辛。然而,入眼的依舊是數不完的山亭,望不斷的群山。蒼山遠,路茫茫,何日是盡頭? “沖云去”筆鋒一轉,以夸張手法、浪漫主義的豪邁氣魄抒發了不可遏抑的遠大抱負,顯得十分強烈有力。“盡是” 一詞反映了羈旅沉重、惶急不安的心境。但“亭中望處山”又使旅人寂苦的情懷轉向了希望: 前方一個個山亭,一座座群山又迎面而來,催人繼續踏上新的征程。詩句里顯露出沉著、從容而宏闊的氣度。末句既承接上句,又呼應首句。一方面使詩的結構更為完整,另一方面又使詩的內涵更為蘊藉。顯然,作者絕不是純客觀地描寫自然風景,而是在景物描寫中深深地寄托著復雜的思想感情。詩人樸實而又自然地把“蒼翠擁煙鬟”的郁悶心境與“策馬沖云去”的壯懷交織在一起,這不僅是羈旅生活的真實感受,而且也充分反映出當時茍安江左、國勢日衰的南宋朝廷中愛國者的矛盾心理: 仕途坎坷,報國無門,壯志難酬。這正是本詩思想深刻之處。
全詩情景交融。前兩句是“寓情于景”,后兩句卻是“移情于景”,充分體現了中國古詩景中有情,情景相生,情景合一的特點。細加明嚼,韻味良多,使人有想望不盡之意。
上一篇:薩都剌《題范陽驛》金、元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寇國寶《題閶門外小寺壁》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