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豁家庭,柴門夜不扃。
水邊成半偈,月下了殘經。
雖逐諸塵轉,終歸一念醒。
未知斯旨者,萬役盡勞形。
這是一首描寫禪居生活的詩。時作者居天柱山(又名皖山、潛山,在安徽省潛山縣西北)。站在山上瞭望,只見開闊的四野散布著簡樸的農舍,民風淳厚,夜不閉戶。在這個環境里,詩人自己的日常生活則是: 水邊參禪吟詩,月下飽讀佛經。他覺得,自己雖然生活在世俗生活里,但一念已悟,大夢已醒,即使與世俗生活中的事事物物接觸,也了無掛礙。因此自豪地認為,如果不了悟禪道,一切行為都只可能是徒勞心身。“豁”,開闊; “扃”,門窗上的插關,“不扃”即不插插關;“偈”,佛經中的唱詞,又譯為詩,禪人仿此而作的闡明禪道的詩,亦稱偈;“諸塵”,色、聲、香、味、觸五塵。《普賢觀經》曰: “以著色故愛諸塵。”“一念醒”,即一念悟,《壇經》云:“一念若悟,即眾生是佛。”而開悟之后,與“諸塵”接觸不僅了無掛礙,還會有益禪道;“萬役”,即萬事萬行。
這首詩前二句寫環境,三、四句寫禪居生活,五、六句寫禪人心境,七、八句發議論。整體結構平實有序。
上一篇:禪詩《小醉》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山中》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