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望月懷遠》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古人作詩,往往極重開端。這首即景寫情、月夜懷遠之作的開頭尤其如此。“海上生明月” 一句寫“望月”所見,其佳處在于以單純而又鮮明的形象組合成開闊而又靜穆的意境,一掃一般相思離別之詞的纖弱之感,而以雄渾開闊的情調帶起全篇。一句五字,自然渾成,平淡無奇卻字字千鈞。一個“生”字,靜中含動,極勁健有力。此句看去似純然寫景,其實感情亦流動其間,遂成為千古名句。次句“天涯共此時”,即“望月”點出“懷遠”;即眼前之景,道出胸中之情。如果說首句是景中含情,那么此句亦情中含景。明月此時,人各一方,這兩句既緊扣題意,又情景交融,遂領起下文的怨情。
詩的后面六句用具體的形象來描繪情人望月懷遠的種種情態。在遙遙長夜之中,情人滿懷幽怨之情而竟夕難眠,“怨”字乃是望月懷遠情緒的落腳點。既怨夜遙,又徹夜難眠,相思之苦中更表現相思之深。因而表面看去是滿懷的“怨”,而潛藏其中的卻是深摯的“愛”。這兩句既緊承開頭,把“天涯共此時”的情緒具體化,而又以“竟夕起相思”引起了下面的一系列活動描繪,過渡十分妥貼自然。
詩的五、六句進一步具體寫這一特定環境之中人物的具體活動。置身漫漫長夜,面對皎皎月色,當然不能不激起對天涯情人的刻骨思念。“滅燭”、“披衣”二句既寫出了主人公因相思而坐立不安的情狀,同時也寫出了主人公對美好月色的珍愛和對情人的殷切期待。“光滿”極寫月色之優美充盈;“露滋”則極寫月夜之長和主人公佇立之久。景物和人物融合無間,情景極為生動入微。
相思如此之苦,而期待如此之切,遂引出詩的最后兩句:“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主人公本想用盈手的月光贈送給遠方的情人以表達自己的情意,因為此時此刻唯有皎皎月色是他們共享的,是可以傳達他們之間的深情的;可惜的是,主人公滿懷深情雖溶入皎皎月色,卻無法贈給自己的心上人,無奈只好在夢中實現會面的心愿了。這兩句,上句仍緊扣“望月”寫不堪為贈,足見情思之難以表達;下句則紫扣“懷遠”,寫“還”、“寢”、“夢”連續三個活動,亦足見盼望之殷切。兩句用出人意表的想象,既進一步點染了清美的意境,又和盤托出主人公的滿懷情思,回應詩的開頭,使主人公的望月懷遠之情得到了進一步深化。
這首月夜懷遠之作,結構極為緊湊清晰,構思極為新巧別致,而描繪亦極簡潔精切。由望月而生相思幽怨之情,而及于與此相關的一系列活動,當現實無法解脫情思之時,便又托于夢境,如此層層寫來,既傳達出纏綿深摯的情思,又構成曠遠清幽的意境,讀來十分清切感人。
上一篇:《施肩吾·望夫詞》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晏殊·木蘭花》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