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莊上掩柴扉,雞犬無聲月色微。
一只小舟臨斷岸,趁潮來此趁潮歸。
詩人駕舟沿小溪拜訪友人,不料柴扉緊閉,不遇友人。詩雖然為此而作,但詩中的詩人之心卻透露出濃郁的禪意佛性。
“小溪莊上掩柴扉”,詩人駕小舟乘興而來,卻只見柴扉緊掩。佛教本有“法無我”之稱,認為客觀事物沒有經(jīng)常不變的;佛教又有“無常”之稱,認為宇宙間的一切現(xiàn)象都沒有恒常的存在,任何現(xiàn)象的性質(zhì)都是無常,眼下,詩人正處在這種變化了的情況之下。“雞犬無聲”,小村莊是那么地靜;“月色微”,表明夜已深沉,更襯托出 “雞犬無聲”的世界的空寂。或許詩人正是要以村莊夜晚的空寂來表現(xiàn)自己內(nèi)心的空寂并以之來表現(xiàn)自己并不把不遇友人這件事掛在心上吧!
“一只小舟臨斷岸,趁潮來此趁潮歸”,詩人說,自己的小船本趁著潮水來,現(xiàn)也可趁著潮水歸去。這小船趁潮自去自來的情景,正是詩人內(nèi)心世界那種任運自在的恬淡心境的表現(xiàn),這也是禪宗的人生處世態(tài)度的形象表述。
讀著這首詩,我們不禁想起《世說新語·任誕門》中記載的晉時一則具有濃郁玄學意味的故事:“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酸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 ‘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粗看之下,本詩仿佛與之同出一轍,但細品之下,又覺不同。玄學講究任心而動、任性而動,所以王子猷 “乘興而行,興盡而返”,自己之行為全由心所支配而不顧其他。而曇穎的“趁潮來此趁潮歸”,則是任運而行,任憑命運與自然把身與心帶到何處,妙還妙在心都是那么恬淡、安逸,這才是禪宗的本色。
其實,無論怎樣看這首詩,此詩的意象都給人一種恬淡空靈的感覺,小溪莊上,月色朦朧雞犬無聲; 柴扉緊掩,小舟飄蕩來去不定,此情此景,即便是不懂禪宗的讀者也會被深深感染而頓覺世界的空寂,也會產(chǎn)生一種置身其中飄然來去的感覺。這也就是此詩的藝術(shù)感染力之所在,既有理趣而不墮理障,生活意味與情趣十分濃厚。
上一篇:禪詩《小吳軒》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小醉》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