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禪一室內,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無言誰敢酬。
鳥飛爭向夕,蟬噪已先秋。
煩暑自茲退,清涼何所求。
這是詩人與王維同游青龍寺時所作。“青龍寺”,位于長安南郊,是唐代著名寺院、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場,當時不少文人都到此游覽、參禪習佛。此詩通過描寫夏日游寺的經過,表現寺中的禪趣。
“安禪一室內,左右竹亭幽?!笔锥涑袠祟}省,用對比的手法,描寫禪師在炎熱的夏日不為外界氣候所擾,靜居一室,寂然入禪?!鞍捕U”,即入定,指由靜坐進入一種心定神斂的虛空境界。這兩句一里一外,先寫禪師安禪入定、心靜意淡,次寫室外竹亭環繞、高爽清幽。人靜景幽,兩相映襯,生動體現了寺內迥異凡俗的涼爽以及禪師空寂的心境。三、四句緊承“安禪”,贊頌操禪師佛法深妙?!坝蟹ㄖ蝗尽?,指佛教 “不染世間法”。《法華經·涌出品》: “住于神通力,善學菩薩道,不染世間法,如蓮華(花) 在水。”此法要求習禪人像蓮花那樣出污泥而不染,不沾世間一切塵欲,靜心凈欲,歸于虛無。詩人覺得操禪師在炎夏安禪一室,不為外界氣候所擾,足見他已得不染法?!盁o言”,指佛教無言法?!洞蠹洝o言菩薩品》:“凡所發言,莫說世事,常當頒宣出世之言,常當守口,慎言少語,莫于世事起諸覺觀,當依于義,莫依于文字。”這就是佛教中的無言戒。此指禪師義法高深,言談之間不涉世事,令人無敢應酬。此二句以寫人為主,重理的闡發。下二句則遙承“幽”字,進一層描寫禪院環境的清幽涼爽?!傍B飛爭向夕,蟬噪已先秋?!兵B兒像黃昏歸巢似的爭先飛到禪院,躲避塵世的酷熱,蟬也似乎感覺到了秋的氣息,其鳴聲也顯得尖澀無力。佛法真是太奇妙了,它不僅能改變人的心靈,而且還能影響自然環境的變異。“煩暑自茲退,清涼何所求?!蹦┒湔諔跋娜铡?,總括全篇,與王維 “莫怪銷炎熱,能生天地風”意思相同,而“清涼何所求”,語涉天趣。因為在安禪入定之時根本不能感覺到煩暑,也不知何為炎熱、何為清涼。所以如果要躲避酷熱,必須先求佛,在佛法的指引下求得真正的永恒的解脫。
此詩構思巧妙,始終將禪境與俗境對照描寫,以俗界作為禪界的參照物,景中喻禪,筆墨清新,意脈明晰,很有特色。
上一篇:禪詩《墨禪堂》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夜感》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