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開稍有路,水放亦成川。
游人得所息,真意方澹然。
這是《題李公麟山莊圖》組詩的第五首。
真,用來指佛教所謂真如佛性,禪宗所謂清凈自性,它們都是佛禪僧眾應努力達到的最高精神境界。僧肇《物不遷論》: “傷夫人情之惑也久矣,目對真而莫覺。”“真”指的就是真如佛性,而“一念悟時是真心”也是禪宗話頭。塢,四面高而中央低的地方。發真塢就是啟發真如佛性、清凈自性的地方。澹然,水動蕩的樣子,這里借來形容某種心理狀態。
將游覽山水比喻為尋覓佛禪之道,是古代詩人慣用的一種手法。謝靈運所謂“觀此遺物慮,一悟得所遣”(《從斤竹澗越岑溪行詩》)、王維所謂“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終南別業》)等詩句就包含了這種意思。龍眠山莊廣被數里,游人跋山涉水來到一個山扉忽開、路徑可辨、土地平曠、流水潺潺的盆地,自然會產生一種進入了嶄新境界的感覺,仿佛佛禪中人歷盡千辛萬苦忽然找到了“真如佛性”、“清凈自性”,進入了一種新的生命境界一樣。所以詩人說:到這里一得休憩,那佛禪學所追求的“真意”就像水波一樣在心胸間彌散蕩漾……
這首詩開頭兩句寫所見之景,后二句寫游人心情。前兩句的“開”字與“稍”字、“放”字與“亦”字,形成了一種“張力”,體現了詩人由驚訝喜悅轉為平淡嫻靜的情感歷程,也為后兩句的“息”字和“澹然”一詞作了鋪墊。“澹”亦通“憺”,安靜的樣子,《老子》: “澹兮其若海。”就取了 “澹”的“安靜”之意。理解了“澹”字的這種復義,更能增加本詩結句的意味: “真意”在“得所息”的“安靜”中像水波一樣在心胸間彌散蕩漾……
上一篇:禪詩《華嚴堂》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吊長禪師》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