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龔自珍是中國古代與近代過渡時期的大詩人,同時又是著名的啟蒙思想家。他的詩歌創作也和一般人不同,看上去既是抒情,又是議論;既是詩,又是文,往往融深刻的政治思想和生動的藝術形式為一體,而尤以七言絕句為突出。這里的“己亥”,指的是鴉片戰爭爆發之前的道光十九年(1839)。上面這首《己亥雜詩》,是他那年途經江蘇鎮江,遇到賽神會,因道士請求而寫的一篇“青詞”。它的大意是說:中國要出現生氣騰騰的局面,必須依靠天神駕馭的巨大風雷,因為目前大地上這樣一種萬馬齊暗、一片死氣沉沉的局面,終究是極其可悲的;我奉勸天神玉皇重新抖擻精神,振作起來,希望他通過風雷給人世間降落一批各種各樣的人才,以打破眼下這種可悲的死寂局面,開創一個生氣騰騰的新局面。
這首詩由于是詩人應道士之請而做的“青詞”,所以它在寫法上,用“風雷”、“天公”來照應原注所說的“賽玉皇及風神、雷神”。《己亥雜詩》各首都沒有具體的題目,而原注在某種程度上即起著題目的作用。因此,詩歌這樣寫,形式上十分切題。也正是這個道理,詩歌采用“禱祠”者的口吻,向“天公”申訴意見,提出勸告。
但是,龔自珍和其他“以萬數”的眾多“禱祠”者不同,他向“天公”祈禱的并不是風調雨順,生兒育女,而是呼喚“風雷”,普“降人材”。不言而喻,在龔自珍這里,“天公”即清朝最高統治者皇帝,“風雷”則象征巨大的政治變革,“降人材”也就是提拔人才之意。就藝術形式來講,詩歌表面指謂天上,實際落實人間,明言暗喻,雙線合一,充滿著寓言的色彩。從思想內容來說,則是因時施教,借題發揮,從而提出了改革的主張。當然,龔自珍的改革思想也是不無局限的,它的目的在于維護封建統治,挽救封建社會的滅亡,其實質是一種不觸動封建制度根本的改良。不過盡管如此,他畢竟看到了社會的腐朽,提出了革新的口號,預示了“風雷”的到來,因而仍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可見,這首詩既是一篇形式上的“青詞”,也是一篇政治性的“宣言”。它以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深刻的政治思想;既是議論的筆調,又帶抒情的韻致,典型地體現了龔自珍詩歌的創作特色。
上一篇: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一百四)》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林昌彝《渡海》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