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皇甫沖·維摩寺雨坐》原文賞析
回嶺無仄徑,陟岡有夷壤。展睞入空蒙,游心益昭朗。長風吹輕衣,飄搖翠微上。古寺迷夕煙,明燈淡綃幌。冥雨從東來,驚雷自西往。林巒忽不見,但聞山澗響。景寂非避喧,心瑩乃成賞。為禮沉疴蹤,因之知幻象。
維摩是一位善于應機化導(順應形勢,導之轉化)的大乘居士。大乘,即大乘佛教(佛教的一大教派),它自認為能普度眾生從現(xiàn)實世界的此岸到達悟的彼岸。而維摩的《維摩經》,則著重描寫所謂“解脫境界之超出思議”(從超出思議的境界中得到解脫)。維摩寺的命名,便是后世僧眾對這位著名佛教人物的紀念。皇甫沖來游維摩寺,并以之為詩題,心中不會沒有上述記憶。
詩人是明中葉有名的“皇甫四杰”中的長兄,是個能文能武、多才多藝又有愛國熱情的人才。可是處于黑暗腐朽的武宗、世宗時代,他的才干、抱負不得施展,理想不得實現(xiàn)。由此而產生苦悶、失望,是可想而知的。《維摩寺雨坐》用對比的手法,形象地反映了詩人美好理想的破滅及其消極的處世態(tài)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認識當時社會對知識分子心靈摧殘的依據。
詩的前八句為第一段,寫雨前的光明景象,借以表達詩人美好的理想。首句中的“回”字,是曲折回旋之意,但在此指山勢的險峻。首、次句說,“險峻的山嶺沒有小路(仄徑)可走”似乎沒人來過,但“登上山岡,上面卻有平地(夷壤)”。這個開頭,并不突兀,然而給人以“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 《山中問答》) 的神秘之感,大有人間天上兩相迷離的效果,為全詩內容的表達,創(chuàng)造了極好的氣氛條件。
“展睞”至“明燈”六句,具體寫雨前的景象。詩人說,在平岡夷壤上,我展眼四望,好像進入了空蒙迷茫的世界,游賞時的心境也更加明朗爽快了。長風吹動我輕薄的衣衫,在清淡青蔥的山色(翠微)中飛動飄蕩。夕陽下,古寺籠罩在迷茫的云氣(煙)之中,明亮的燈光照耀在淡淡的絲簾 (綃幌)之上。這是一個光明、寧靜而又神異的世界,也是一個美麗清新而又理想的世界。它同詩人往常所處的凡塵俗世大不一樣: 這里沒有喧鬧,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傾奪、虞詐,也沒有令人揪心的社會動蕩和腐敗現(xiàn)象; 詩人眼之所見,只有滿目的生機與綠意,詩人身之所感,只有滿心的喜悅與寧靜。置身于這樣的境界,詩人怎不認為他已“入空蒙”而“心益昭朗” 呢?特別是古寺大門上“維摩寺”三個字撲來眼底,這位善于應機化導的大乘居士維摩和大乘教義,定然會觸動詩人對社會現(xiàn)實的思考,并產生對之順應和領悟的欲望。
詩的后八句為第二段,寫雨時的黑暗景象和如何順應現(xiàn)實。“冥雨” 至 “但聞” 四句,寫大雷雨時天昏地暗的恐怖情景: 陰暗密集的暴雨從東方傾瀉而來,驚天動地的雷霆之聲從西邊砰然滾滾而去! 樹林山巒忽然都不見了,只聽見山澗急流不斷地轟轟作響!
剛才那個令人心曠神怡的空蒙迷茫的世界,一下子被這個黑暗而恐怖的世界取代了! 這個突轉,給詩人造成了情緒上的突變,愉快的情緒被大雷雨沖得無影無蹤了,隨之而來的是失望和無可奈何。于是自然引出了詩末的議論。
“景寂非避喧”,是個承上啟下的句子。“景寂”照應一至八句所寫 (景,在此可引申為境),“喧”字照應九至十二句所寫。這個句子是明暗、靜鬧的集中對比,深含著詩人對前者的依戀和對后者的厭惡。詩人失望而悵然道,“在這樣寂靜的地方,也沒有避開喧嚷!” 看得出來,詩人要求安靜。怎么辦呢?詩人想起了維摩對現(xiàn)實的順應,想起了大乘教義的 “普度作用”,終于“悟” 出了順應現(xiàn)實的辦法: “心瑩乃成賞。為禮沉疴蹤,因之知幻象”——內心明亮就能完成對景物的欣賞,敬神拜佛(為禮) 把沉疴驅趕得無影無蹤,因此,懂得把自己所見所聞幻化成美好的意象。
“心瑩”、“為禮”、“幻象”,就是詩人順應黑暗現(xiàn)實的辦法: 第一,面對黑暗,詩人認為只有用明亮的心去理解。這里,反映了古代文人“窮則獨善其身” 的處世之道; 第二,用求神拜佛寄托自己的精神,使沉疴(實為沉慮)得以消除。這里,體現(xiàn)了古代文人一旦理想破滅,才干不得施展之后,那種超然出世的消極思想; 第三,把自己所見所聞的一切黑暗現(xiàn)實,用美好的幻象加以取代,從而使自己 “從超出自己所想的境界中得到解脫”。這是一種逃避現(xiàn)實的虛無主義,也足見現(xiàn)實的摧殘把詩人推到了何等可悲的深淵!
懷才不遇的詩人,從內心發(fā)出了這樣悲哀的議論,表達了他對黑暗現(xiàn)實無可奈何的心情。詩人由一個“善騎射,好談兵”,“遇南北內訌,撰《幾策》,憤北虜薄城下,撰《兵統(tǒng)》、《滅胡經》”,“海寇突起,當事無策,撰《枕戈雜言》”(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的血氣強勁的文武全才,墜入佛教的消極唯心的藩籬,不能不認為這反映了黑暗社會給知識分子心靈上所造成的深重創(chuàng)傷。《維摩寺雨坐》的認識意義即在于此。
上一篇:古詩《鄭燮·紹興》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高兆·荷蘭使舶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