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水調歌頭 聞采石戰勝》
雪洗虜塵凈,風約楚云留。②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③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④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⑤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故優游。⑥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⑦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⑧
【注釋】 ①采石戰勝: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虞允文擊潰金主完顏亮的南侵軍于采石磯。采石磯,在安徽當涂縣西北牛渚山下突出于江中處。②風約楚云留:楚云為風所阻而留住,比喻作者羈留楚地,未能到抗金前線。當時作者知撫州(今屬江西),撫州舊屬楚地。③關塞如今風景: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載,西晉末年,五胡作亂,中原人士過江避難,常相聚新亭(今屬南京)。一次周顗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眾皆相視流淚。唯王導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這里用此典,是說關塞風景依舊,而河山易主,當力圖恢復。吳鉤:寶刀名,相傳為吳王命人制作。④剩喜:極喜,燃犀處:指牛渚磯,即采石磯。《晉書·溫嶠傳》載,溫嶠奏命平亂,至牛渚磯,人云水下多怪物,于是溫嶠點燃犀角而照之,見水中怪物奇形怪狀。此處以妖怪比金兵,以燃犀照妖比喻對金作戰的勝利。⑤周與謝:指三國時吳國的周瑜和東晉的謝玄。周瑜三十四歲時在赤壁之戰中擊潰曹操的軍隊,謝玄四十一歲時在淝水之戰中擊潰前秦的大軍。富春秋:年富力強。⑥小喬:三國時喬公的次女,嫁給周瑜。香囊未解:《晉書·謝玄傳》載,謝玄少年時好佩紫羅香囊,謝安因戲賭取而焚之。勛業故優游:從容不迫地建立了功業。優游,閑暇自得貌。⑦赤壁磯:赤壁之戰的古戰場,在今湖北省嘉魚縣長江南岸。肥水:即淝水,此指淝水之戰的古戰場,在今安徽壽縣一帶。⑧擊楫誓中流:《晉書·祖逖傳》載,東晉祖逖北伐渡江,中流擊楫而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楫,劃船的短槳。這里用祖逖事表示自己參戰北伐的決心。
【譯文】 我軍在采石磯打敗了金兵,我卻未能參戰,在楚地羈留。是誰為抒寫這悲壯的情懷,吹角在古城樓頭?我生平豪氣如同湖海,如今關塞風景依然,江山易主,我不禁挑燈看劍,壯懷躊躇。多么令人興奮啊,采石磯頭大戰金兵,江面上掀起了齊天的浪頭。
回想當年,周瑜和謝玄正當年富力強的時候。周瑜剛娶小喬,謝玄香囊未解,就從容不迫地把功成名就。當年赤壁大戰的戰場,如今是落日悠悠。當年淝水之戰的地方,如今衰草長滿了橋頭。面對這蒼茫無邊的景象,怎不叫人憂愁。我多么想去乘風破浪,象祖逖一樣率軍北伐,擊楫發誓在長江中流!
【集評】 明·楊慎:“如《歌頭》、《凱歌》(按:當指《水調歌頭·聞采石戰勝》等作)諸曲,駿發蹈厲,寓以詩人句法者也。” (《詞品》卷四)
清·馮煦:“他若《水調歌頭》之‘雪洗虜塵靜’一首,《木蘭花慢》之‘擁貔貅萬騎’一首,<浣溪沙>之‘霜日明霄’一首,率皆眷懷君國之作。”(《蒿庵論詞》)
【總案】 紹興三十一年(1161)冬,作者聞虞允文勝金主亮于采石磯而作此詞。這是一首勝利的凱歌,熱情洋溢地謳歌了民族自衛的正義戰爭的勝利,抒發了豪邁的愛國情懷。作品把記敘、寫景、抒情有機地融為一體,并展開豐富的想象,引出了歷史上周瑜、謝玄、祖逖等英雄人物,他們都是正義戰爭的勝利者,因而十分切合題意。用典自然妥貼,而且用筆層層遞進,舒卷自如,使作品豐富充實,而又富于騰挪變化之妙。作品既寫到采石戰場,又寫到作者所在的撫州,既寫到赤壁磯頭,又寫到淝水橋邊,思路十分開闊。詞中之情,有喜悅,有憂慮,也有報國的決心,豐富復雜,形成了一種悲壯的風格。
上一篇:張元干《水調歌頭追和》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李光《水調歌頭》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