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融
和煙和露一叢花,擔入宮城許史家。
惆悵東風無處說,不教閑地著春花。
喜歡鮮花,本是人們的共同愛好,但在封建社會,勞動人民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常年為生活所困,買花賞花就成為豪門貴族的特殊嗜好。白居易有首《買花》詩,曾對帝城長安上流社會那種車馬雜沓、相隨買花的場面作過生動描繪。吳融這首詩則另辟蹊徑,通過一位賣花翁早晨擔花入城,送進豪門深院的簡單事實,揭露了封建統治者貪婪壟斷、霸占一切的本質。
詩的一、二句,寫賣花翁送花經過。“和煙和露”,指花剛剛從地里挖出,還帶著水氣露珠,極其新鮮可愛,同時也隱寓著賣花翁黎明即起、移花送花的艱辛。“許史”,指漢宣帝時外戚許伯、史高,學者為宣帝皇后父,后者為宣帝外家,都是當時極有勢力的皇親國戚。詩中說他們住在宮城之內,更見其權勢之烜赫。這里用許史兩家借指長安城內的豪門貴族。前兩句照實寫來,未加一字議論,但卻在客觀敘述中向人們揭示出一個不平等的現實,為下聯抒發感慨做好了鋪墊。
三、四句寫詩人感慨。東風送暖,大地回春,萬木復蘇,百花競開,整個田野應是一片爛漫春光。可是那些豪門勢家,卻憑借他們手中占有的權力、財富,迫使勞動人民把鮮花送來關進他們的深宅大院,使田野成為一片光禿禿的空地。作為春天的使者——東風,雖有播送春光之能,卻無保護春花之力。“不教閑地著春花”,既表現了豪門貴族壟斷春色、獨占春光的驕橫霸道,也反映出詩人對這種霸道行徑的憤怒和痛恨。然而,權勢者勢焰熏天,炙手可熱,雖有憤怒又能到哪里去傾訴呢!只能是對之東風而惆悵罷了。因不平而生怨憤,因怨憤無處投訴而更怨憤,最后以惆悵發之,一步一折,使詩的主題在曲折中得到了層層加深。
這首七絕,不僅在立意上比白居易《買花》一詩著力抨擊封建貴族的豪華奢侈更深一層,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貪婪壟斷本性,而且在表現形式上也與白詩直陳其事不同,采取了更為委婉的達意手法,使作品顯得含蓄而富有韻味。
上一篇:杜荀鶴《旅懷》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其四)》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