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祖熙
南北馳驅報主情, 江花邊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橫戈馬上行。
戚繼光
這首七絕,是作者在浙閩一帶海疆軍旅生活形象的概括。多年以來,作者馳驅東南沿海諸省,轉戰數千里,披星戴月,不遑寧處。他親手編建的戚家軍,曾搗毀浙閩賊巢多處,先后取得天臺、寧德、橫嶼、牛田諸役的大捷。他寫的一些氣概豪邁有關海疆戰斗生活的詩作,象是一幅幅動人心魄的畫面,歷歷如在目前。就本詩來看,語言明白如話,似乎信手拈來,毫不經意,但展現了一位愛國將軍的胸襟抱負,讀后使人感到十分親切。
“南北馳驅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首句中的“報主”,在封建社會中,其含義就是“報國”,在那個時期,常常以君主代表國家,這在古代詩歌中是屢見不鮮的。因此“報主情”三字的意義,就是“報答國家的恩情”。這一句不僅概述了頻年抗倭的軍旅生活的景況,而且展示了抗倭的目的是:肅清倭患,報效國家。他用兵如神,軍紀嚴明,愛護百姓,常常尾追敵人,哪里有倭患,戚家軍便在哪里出現,深為人民愛戴。次句以“江花邊月”經常伴隨自己,表達他在軍旅生活中的感受。在海疆防衛期間,他和將士們一道,經常是“枕戈看邊月,彎弓對江花,”一樣是春花秋月,在他的筆下,就顯出戎馬生活的特有氣氛。而“笑平生”三字,更蘊含著無限的愛國激情。那些達官顯宦如嚴嵩父子及其黨羽,只知道貪贓枉法,讒害忠良,擅權弄柄,經營自己的安樂窩,何曾把民瘼國患放在心上?作者和他們截然兩途,心志皎然,故以“笑平生”三字,抒此壯懷。
詩的后兩句:“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更直接吐露轉戰海疆的實況。為了掃除倭患,作者成年累月,多過著宵衣旰食戎馬倥傯的行軍生活,顧不上自己的辛勞和自己的妻子家室,真有“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之概。那么作者的宏愿是什么呢?作者在詩中曾表白過他的崇高愿望:“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韜鈐深處》)他時刻系念國家和人民,對國家民族有強烈的責任感。在晚年所作的《盤山絕頂》詩中也說:“但使雕戈銷殺氣,未妨白發老邊才。”他的心愿,是昭然若揭的。綜觀全詩,可見作者忠貞報國的偉大胸懷。
上一篇:[宋]王邁《飛翼樓》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劉慶云《高山流水》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