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亮
秋風蘭蕙化為茅, 南國凄涼氣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 淚泉和墨寫《離騷》。
倪瓚
鄭所南,名思肖,字憶翁,所南為其入元后自號。是宋來元初著名的畫家。善畫蘭。所南身為南宋遺民,一心不忘亡國恥辱,坐臥不北向,節令時則望南痛哭,對宋室懷念不已。他的畫,入元后,蘭梅皆多無根,以寄國土已失根基無存之意。倪瓚在其中一幅無根蘭花《國香圖》上題了這首詩。
作為一個生活在民族壓迫深重的元末,深受歧視的南方漢族文人,作者飽含辛酸,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在《國香圖》中,鄭所南不忘亡國恥辱的愛國深情,激起了他的強烈共鳴。詩作雖為題畫詩,卻并未寫所南的畫蘭藝術,而是主要圍繞畫中所表現的亡國之痛和對新朝之怨,贊美畫中反映的民族氣節,歌頌鄭所南至死不改的愛國情操,從而含蓄地抒發了作者自己的無限悲痛。
詩首句入筆先寫秋景,秋風肅殺凄緊,草木皆枯,昔日的金蘭香蕙,縱然美麗芬芳,而今終被無情扼殺,化為一片茅草。這句是從《離騷》“荃蕙化而為茅”變來。詩人通過描寫時令的變化,說明氣候已經改變,明寫節氣,暗述朝代更替。“南國”句緊承前意。不僅是中原大地如此,連南國也已“凄涼”,可見境況之悲。這里用“南國”暗喻南宋朝的覆沒和元之興起。寥寥數語,便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秋風圖。同時使人感受到南宋亡國的陰影籠罩在多少遺民的頭上。但新朝統治十分嚴酷,人們只能忍氣吞聲,滿腹憤慨,深蓄于心。
“只有”陡一轉折,于前平緩意境之中掀起極大波瀾。作者憤激之情躍然紙上。前面以平淡秀麗的筆調寫景,已蘊蓄無限怨憤情緒、郁郁不得發,這里作者由蘭花之無根引出萬端感慨。由鄭氏淚如泉涌和墨畫無根之蘭,聯想到世人茍且偷生,詩人不禁憤然。詩人用《離騷》來歌頌鄭氏的愛國主義精神。將鄭氏所畫蘭花和《離騷》并譽,實際上也表達了作者鮮明的民族感情。
這首詩一反題畫詩常規,贊畫實際上是贊作畫人,而且同時抒發作者內心情思。詩作平淡流麗,于平淡中生奇崛,意境佳妙。
上一篇:宮曉衛《題趙承旨畫羊》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鄭云波《題陸大參秀夫廣陵牡丹詩卷后》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