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歸結《紅樓夢》偈》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
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
這是《紅樓夢》后四十回續作者在第一百二十回末尾為全書寫下的結束的偈語。
《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結尾,與書的開頭,前后呼應。續作者寫道:
這一日空空道人又從青埂峰前經過,見那補天未用之石仍在那里,上面字跡依然如舊,又從頭的細細看了一遍,見后面偈文后又歷敘了多少收緣結果的話頭,便點頭嘆道:“我從前見石兄這段奇文,原說可以聞世傳奇,所以曾經抄錄,但未見返本還原。……”想畢,便又抄了,……直尋到急流津覺迷渡口,草庵中睡著一個人,……那人道:“你須待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到一個悼紅軒中,有個曹雪芹先生,只說賈雨村言托他如此如此。”……
那空空道人牢牢記著此言,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果然有個悼紅軒,見那曹雪芹先生正在那里翻閱歷來的古史。空空道人便將賈雨村言了,方把這《石頭記》示看。……曹雪芹先生笑道:“……既是假語村言,但無魯魚亥豕以及背謬矛盾之處,樂得與二三同志,酒余飯飽,雨夕燈窗之下,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題傳世。……”那空空道人聽了,仰天大笑,擲下抄本,飄然而去。一面走著,口中說道:“果然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閱者也不知。不過游戲筆墨,陶情適性而已!”
于是,便借讀者(后人)之口,題寫了這四句詩作,作“為作者緣起之言”,與全書開頭那四句詩偈:“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相呼應。
這四句偈語的意思是說,故事在這辛酸處結束,愈發使人覺得荒唐可悲;從來人生就如同一場大夢,不要嘲笑世人迷惘愚癡。并且續作者說,他的這首偈詩比開頭原作者的那首“更轉一竿頭”,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意思是說更深入一層地闡明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其實這首尾偈不但遠未達到曹雪芹自題詩的水平,還有些與其相背而馳。曹詩題“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而續作者卻說“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不僅未理解原作者借“荒唐言”來寫“辛酸淚”的創作意圖,而且將“辛酸淚”說成即“荒唐言”,將《紅樓夢》的深刻立意說成是“荒唐”、“可悲”的。曹雪芹自題“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是在對那些不盡公正、客觀的曲解報之以無可奈何的慨嘆,委婉地發出的呼吁。的確,作者的憂慮并非是無謂的。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對于《紅樓夢》,“單是命意,就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集外集拾遺補編·〈絳洞花主〉小引》)而續作者卻說“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將“作者癡”與“世人癡”等同,虛妄地辜負了原作者的衷曲。
但是,盡管如此,續作者畢竟還是將《紅樓夢》續作成了一部完整的作品。亦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紅樓夢》的作者,大家都知道是曹雪芹……,可惜后來他因為兒子夭殤,悲慟過度,也竟死掉了——年四十余——《紅樓夢》也未得做完,只有八十回,雖說是從各處搜集到的,但實則其友高鶚所續成……。”(《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這未始不是對中國文學的一大貢獻。而且,又如魯迅先生所言,“即使出于續作,想來未必與作者本意大相懸殊”(《集外集拾遺補編·〈絳洞花主〉小引》)。與曹雪芹同時的明義在《題〈紅樓夢〉絕句二十首》中說:“石歸山下無靈氣,總使能言也枉然!”可見曹氏原著收緣的結果正是通靈寶玉的“靈氣已盡,復原為大石,重返于青埂峰下”。所以,現在的結尾也的確“未必與作者本意大相懸殊”。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論及《紅樓夢》后四十回時,曾經說過:“后四十回雖數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敗死亡相繼,與所謂‘食盡鳥飛獨存白地’者頗符,惟結末又稍振。”既適當地肯定了后四十回與曹雪芹原著“頗符”,又指出續作“結末又稍振”違背曹雪芹原意之處。評論是切實的、實事求是的,因而也是令人信服的。
對于《紅樓夢》前八十回作者曹雪芹和續作者續寫《紅樓夢》的評價,周立波、蔣和森先生有過十分肯綮的論述,筆者是贊同的,現分別抄錄在下面,作為對《紅樓夢》最后的一首詩作鑒賞、亦即本鑒賞辭典最末一篇詞條的結尾。
我國當代著名作家周立波說過:“《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在一個長篇里,創造了好幾百人物。……他的主要人物,各有特點和口吻,我們只要看到一段對話,一個行動,不用看人物的名字,就能知道,這是誰說的、誰干的,這是一個清醒的現實主義者給我們留下的達到世界高水平的不朽的藝術。”(《談人物創造》,載《文藝月報》1955年第十、十一期合刊)
蔣和森先生寫道:“《紅樓夢》的續作者高鶚,基本上遵循著曹雪芹的原旨,補寫了后四十回。兩百多年以來,人民對于高鶚在續書上所付出的勞動,加以普遍的承認,并且受到感動。我想,應該說這不是偶然的吧?這不僅是因為續作者保持了這一作品的悲劇主題,使前八十回不至成為殘篇斷簡,而縮小了它的影響;而且也是因為續作者在許多不算成功的描寫之外,畢竟還有許多寫得差強人意的地方。尤其在林黛玉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面,續作者在某些地方更是表現了相當出色的藝術才能。
對于作家高鶚的勞績,有些同志不肯從大處加以熱情的肯定,而是滿有興趣地去細查續書的缺點,從而加以過分的貶低。我覺得這是不恰當的。”(《林黛玉論》
上一篇:《弘忍弟子所作二偈》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感懷薛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