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汪中·梅花》原文賞析
孤館寒梅發,春風款款來。故園花落盡,江上一枝開。
這是一首鄉情詩,寫作者因在客地見梅花而牽惹起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以梅花寫鄉情,在古代詩詞中為人熟悉的有以下兩首: 一首是魏晉南北朝時陸凱的《贈范嘩詩》: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遙寄一枝春。”
另一首是唐代王維的《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加上汪中的這首,三首詩均屬五言,并系同一題材,表達同一情思。陸凱詩通過折梅寄友的細微行動,表達對友人的深厚情意。王維詩通過對故鄉來客詢問家中窗前梅花開花與否,表現出對家鄉的眷戀。這兩首詩都寫得自然親切,看似不經意而發,但卻十分雋永,很耐人尋味。
汪中這一首詩,以故園和客館梅花開放的早遲不同,表現出客居異地的孤凄和對故鄉的深切懷念。詩首句寫客地見梅。梅開報春,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照理說自有一番喜慶之氣,可詩人的心態卻不甚佳妙,表現出的是“孤”,是“寒”,一開篇就流露出深重的鄉思鄉愁。詩曰 “孤館”,表明詩人是做客他鄉,館居異地。出于一種水是家鄉美、月是故鄉明的感情。詩人甚至覺得客館的春風也來得特別遲,它是款款而來,姍姍而至,大有“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夕陽暮”那種難耐的孤凄。以上兩句寫客地見梅,不言鄉思而鄉思自濃,不寫鄉愁而鄉愁自現。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接下來兩句寫懷念故鄉。“故園花落盡”,是說故鄉的梅花早已凋落殆盡。這里的“花”,承首句的“梅”,當指梅花而非言他花,如指他花落盡,就顯得與事實不符。汪中故鄉在江蘇揚州,江南春天雖早,亦不至于百花凋殘而客館寒梅始花。這一句以故鄉花落,反襯客館始花,進一層寫出作者客居他鄉的孤苦意緒。“江上一枝開”,這一句是回過頭來寫客館的梅花,故園花已落,客館花才開,以兩地花開時差作比,突出表現出 “哪里都沒有家鄉好”這種中國人民的傳統心態,抒發了熱愛家鄉,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汪中這首詩,從題材上說并無新穎之處,只不過是一首極為普通的鄉情詩。但從藝術上看,卻能以極平淡之語表現最濃烈之情。我們如果把它和前面所引的兩首詩放在一起進行一個粗略的比較,就可發現,前兩首有點像一出獨幕劇,都有兩人物出現在詩中,陸凱詩托語驛使代問朋友,王維詩是迫不及待地問訊故鄉來客家中情況,而汪中詩則是獨白,沒有對象在訴說自己的思鄉之情,那種做客他鄉的孤苦之情也就更加溢于言表了。
上一篇:古詩《李東陽·柯敬仲墨竹》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龔自珍·夢中作》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