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參純孝》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死于魯。”《史記正義》引《韓詩外傳》云:“曾子曰:‘吾嘗仕為吏,祿不過鐘釜,尚猶欣欣而喜者,非以為多也,樂道養親也。親沒之后,吾嘗南游于越,得尊官,堂高九仞,榱提三尺,歙轂百乘,然猶北向而泣者,非為賤也,悲不見吾親也。’”
【釋義】孔子弟子曾參純孝,曾作《孝經》。為了養親,不嫌官小而欣喜;親死后,雖作高官而悲泣。
【例句】自古道曾參純孝,何曾去應舉及第?(高明南戲《琵琶記》第四出《蔡公逼試》[太師引])蔡婆舉曾參事為兒子辯護。但曾參時代,并無科舉應試事。又,曾參也曾做官養親。
上一篇:元曲典故《曹溪》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曾參錯見(曾母投梭)》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