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世中
道旁草屋兩三家, 見客擂麻旋點茶。
漸近中原語音好, 不知淮水是天涯!
路德章
路德章的生平事跡不詳,南宋魏慶之的《詩人玉屑》錄其絕句兩首(其一就是《盱眙旅舍》),列在于革(淳熙八年進士)的詩后,據此可略知他是南宋中期詩人;又據“漸近中原語音好”一句詩,可知他是北方人。
盱眙(xūyí)是淮水邊上的一個縣,即今江蘇省盱眙縣。這首絕句寫的是作者途經盱眙、客居旅舍的觀感,寫出了當地的風上人情,表現了深沉的愛國情感。
第一句寫眼前所見,是一個全景描寫,起筆自然,這不是荒野,而是道旁;但即使是道旁也是這樣的冷落凄涼:疏落分布的只有幾戶人家,幾間草房。透過這平靜的描寫,我們不難想象多年戰亂給淮河流域人民帶來的災難。這里曾經是北宋的腹地,物產豐富,人口密集。如今已成為宋金兩國的邊疆。連年不斷的戰爭使人民難于安居樂業。關于當時的政治背景,當時的人是人人自明的,詩人無需多說。第二句即轉而寫當地居民的熱情好客以及招待客人的方式。幾個動詞(見、擂、點)連用富有節奏性,再加上一個“旋”字,傳神地寫出了主人的動作之快,待客之熱情。研碎芝麻,加在茶中,這種飲茶習慣在一些地方仍延續至今,讀這句詩令我們想到古風的淳厚而源遠流長。第三句是概寫與主人談話時最突出的感受,即“語音好”。判別語音的好壞是很難有一個客觀標準的,一般說來人們都以鄉音為美。詩人認為漸近中原而語音“變”好了,可見他自己是北方人。此時,詩人想到了什么?是不是想到中原的淪陷而有家難歸?結尾一句抒發了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中原語音雖好,怎奈無路可去!豈不知戰亂給本來連在一起的大好河山劃出了一道人為的界線,使淮水變成了行客止步的天涯!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
短短四句詩,有景有情,有觀有感,層次分明,銜接自然。又含蓄深婉,每一句詩后面都有一片空白,讓讀者的思緒馳騁其間,堪稱“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佳作。
上一篇:吳永坤《盱眙北望》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李廷先《相見歡》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