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晶
塞外初捐宴賜金, 當時南牧已骎骎。
只知灞上真兒戲, 誰謂神州遂陸沉。
華表鶴來應有語, 銅盤人去亦何心。
興亡誰識天公意, 留著青城閱古今。
元好問
這首詩是遺山的代表作之一。在表達了詩人深沉痛摯的故國之思的同時,對于金源滅亡的歷史原因給予了深刻的反思。
金哀宗天興二年癸巳(1233)四月,汴京守將西面都尉、權元帥崔立發動兵變,開城投降,汴京城破,金朝瀕臨滅亡。四月二十日,崔立將金皇族五百余人送往蒙古軍中,除太后、皇后、妃嬪外均被殺害。四月二十九日,元好問和其他金國舊臣被押出汴京,羈管于青城。詩即作于此時,其滿懷悲憤是可想而知的。
首聯:“塞外初捐宴賜金,當時南牧已骎骎?!边@兩句怨恨金朝統治者采取妥協媾和的政策,致使元蒙得寸進尺,迅速南侵。金朝曾以八萬精兵攻打蒙古,但兵敗只好求和妥協。從海陵王正隆年后,以賜給宴會費用的名義,向元蒙贈送大批禮物?!澳夏痢保副狈接文撩褡迥锨帧YZ誼《過秦論》云:“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遺山此處則反用之,形容元軍鐵騎南侵速度之快。“骎骎”,馬行很快之狀。這兩句之間,有內在的因果聯系。正因為金源統治者的妥協退讓,才導致元軍的“南牧骎骎。”
頷聯:“只知灞上真兒戲,誰謂神州遂陸沉。”一方面慨嘆金軍的武備松弛,缺乏戰斗力,一方面哀傷國家的淪亡。這兩句之間同樣是一種因果關系?!皟簯颉本?,典出《史記·絳侯世家》記載:漢文帝出京到屯軍處勞軍、視察,到其他各營都可直馳而入,唯獨到周亞夫的細柳營,見將士戒備森嚴,不得入,文帝嘆道:“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這里借指金兵戰備松弛,不堪一擊。金源中朝以后,靡弱之風漸盛,勇武之氣漸失,軍隊愈來愈缺乏戰斗力,打起仗來,根本不是元軍的對手?!瓣懗痢保扔鲊覝S陷,“誰謂”是一種出人意料的口氣,詩人不敢相信,但畢竟是事實。沉痛之情溢于言表。
頸聯:“華表鶴來應有語,銅盤人去亦何心?!庇枚×钔徒疸~仙人兩個典故抒發興亡之感與去國之思。傳說漢代遼東人丁令威,學道成仙,而化為鶴,飛到遼東城門的華表柱上,唱道:“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見《搜神后記》)這個典故反映了物是人非的滄桑之感。“華表”句用此典故表達對汴京淪陷的痛切感受。“銅盤”句則借金銅仙人的典故抒寫自己被迫離開汴京時的心情。唐代詩人李賀在《金銅仙人辭漢歌》序中載,漢武帝以銅鑄承露仙人。魏明帝時詔遷銅人至魏都鄴城,銅仙人臨載潸然淚下。遺山用此典故來寫自己的去國之情。
尾聯:“興亡準識天公意,留著青城閱古今?!边@兩句感嘆王朝興亡之無常。青城,在開封西南,本是金人滅北宋受降之處,金末蒙古元帥速不臺破汴京,也在青城受降,這豈不是歷史的巧合?青城,已經成為兩個王朝覆亡的歷史見證。詩人的感情是極為沉痛的。
這首詩帶著對歷史的深刻反思來寫興亡之感,因而,詩的立意頗為深刻。遺山詩善用典故,于此也可略見一斑。連用若干典故,都十分貼切,且渾然一體,不見著力之痕,可見詩人深厚的藝術功力。清人趙翼對頷聯的兩句十分激賞,贊為“感時觸事,聲淚俱下,千載后猶能使讀者低徊不能置?!?《甌北詩話》卷八)這是很中肯的。
上一篇:左健《痛哭四章(之一)》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滕振國《登萬里長城》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