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山轉(zhuǎn)餉謠
(清)譚嗣同
馬足蹩①,
車軸折,
人蹉跌②,
山岌嶪③,
朔燕一聲天雨雪。
輿夫輿夫爾勿嗔④,
官僅用爾力,
爾胡不肯竭?
爾不思車中累累物,
東南萬戶之膏血⑤,
嗚呼車中累累物,
東南萬戶之膏血。
【作者簡介】
作者譚嗣同見前《隴山道中》作者簡介。
【詞語簡注】
①蹩(音bié):腳腕子或手腕子扭傷了。在此指因山道雨雪泥濘,馬匹扭傷了蹄子。
②蹉跌(音cuō diē):失足跌倒。
③岌嶪(音jí yè):形容山勢高峻。
④輿夫:指車夫。輿(音yú),古時(shí)指車。勿嗔:不要抱怨。
⑤膏血:(人的)脂肪和血液。在此比喻用血汗換來的糧食和錢物等。
【內(nèi)容簡析】
本詩是清末變法志士譚嗣同早年游歷西北路經(jīng)六盤山時(shí)寫的一首歌謠。清季,甘肅軍餉每年四百八十萬兩,及相應(yīng)糧食及物資等項(xiàng),皆仰東南諸省支供,六盤山道成為轉(zhuǎn)運(yùn)糧餉的最主要通道之一。
歌謠起筆即刻畫出冰天雪地中的一幅六盤行役圖。在畫面中,拉運(yùn)糧餉車輛的馬匹因路滑而扭傷了蹄子,而隨著馬匹的倒地,糧餉車軸也隨之折斷,前后助推車輛的役夫們也跟著橫七豎八跌翻在地。朔燕在山道上空盤旋哀鳴,雨雪霏霏,冷風(fēng)凄凄。作者從“馬”到“車”,從“車”到“人”,從“人”到“山”,再從“山”寫到“天”,節(jié)奏急迫短促,畫面轉(zhuǎn)換快捷,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輿夫輿夫爾勿嗔”一句,寫作者與轉(zhuǎn)移糧餉的輿夫(車夫)的對話,表面看來似是勸告的口氣,讓輿夫們不要因天氣惡劣怪罪官府,因?yàn)楣俑畠H僅是借用了你們的一點(diǎn)力氣,你們怎能不肯竭盡全力為國服役呢?你們不想想這糧餉車上的許許多多東西,都是東南各省千家萬戶的脂膏與血汗!行筆至此,作者不由仰天長嘆:嗚呼車中累累物,東南萬戶之膏血!綜觀全詩,作者作為出生于東南大地上的湖南人,行經(jīng)在大西北偏僻的六盤山道上,看見西北邊地民眾雪山轉(zhuǎn)餉的疾苦,想起東南各省百姓納稅納餉的疾苦,一處哀痛,兩地愁苦,全都在一個(gè)特定的場合涌上心頭,真叫一個(gè)憂國憂民的愛國者情何以堪?憤何以平?
上一篇:(清)梁聯(lián)馨《六盤山詩》六盤山詩詞賞析
下一篇:(清)金希聲《六盤鳥道》六盤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