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家莊
登臨休賦《黍離》章, 千里江流接大荒。
劍鎖血華空楚舞, 鏡埋香骨失秦妝。
薜蘿山鬼啼螢苑, 荊棘銅駝臥鹿場。
寂寞萬年枝上月, 夜深猶照舊宮墻。
錢惟善
“故宮”不詳具體所指,“平禹成”,生平不詳。就詩本體讀之,應(yīng)為元亡后詩人“故宮春望”,觸景生情,感慨興亡而作,抒發(fā)了詩人對(duì)元朝故國的深深眷戀之情。
蒼茫的曠野,但見千里江流環(huán)繞荒蕪的故宮而去。面對(duì)此景,作者警告自己:不要再賦《黍離》之詩了,荒蕪的都城,已夠令人憂傷悲戚!《黍離》,《詩經(jīng)·王風(fēng)》篇名,寫東周大夫看到西周鎬京的故宮長滿了禾黍,悼念周室的衰微,彷徨不忍離去。詩人說“休賦”,是因?yàn)檠矍肮蕦m的荒涼,已夠叫人傷心,如再賦《黍離》,悲痛會(huì)令人無法承受!用典故卻能翻進(jìn)一層抒情言志,開篇就給人一種悲愴郁結(jié)的情緒感染。“劍鎖”“鏡埋”一聯(lián),通過形象的典型提煉,概述宮殿荒涼場景。“楚舞”“秦妝”偏義復(fù)指,以宮中行樂之歡、之艷、之盛,指代故宮當(dāng)日的繁華。而如今這一切,全被劍上的血花而鎖,與“金鏡”一道被埋葬了!不僅寫出故宮被毀的事實(shí),且隱隱透露故宮被毀的原因——荒淫的統(tǒng)治者沉緬在“楚舞”“秦妝”的腐化享樂之中,國家焉得不亡!一“空”、一“失”,感慨極為沉痛,使人想起歐陽修“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五代史伶官傳序》)的千古明訓(xùn)。接下,極寫故宮的荒涼景象:當(dāng)年夜螢翔飛的上林苑,長滿了薜蘿且有山鬼夜哭,令人毛骨悚然。“山鬼”,屈原《楚辭·九歌》有《出鬼》篇,首句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為此詩句所本。當(dāng)年宮門前的銅駝,淹沒在荊棘叢中,宮前此刻也變成鹿群棲息之地。“銅駝”用典《晉書·索靖傳》:“靖有先識(shí)遠(yuǎn)量,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銅駝嘆曰‘會(huì)見汝在荊棘中耳。”后人多以荊棘銅駝?dòng)鲊业臏缤觥W詈笠宦?lián),以宮中冬青樹梢頭的月亮,夜深照上故宮舊墻的靜止畫面作結(jié)。暗示:無情泠月尚戀舊時(shí)宮墻,有情詩人怎能不憂念滅亡的故國呢!以景結(jié)情,寓意深長。“萬年枝”,即冬青木。宋徽宗當(dāng)年試諸生,曾以“萬年枝上太平雀”為題。此處“萬年枝”,既指宮中樹木,又暗諷歷代皇帝都想帝業(yè)萬年,生命萬歲。但事實(shí)是,只落得“山鬼”夜哭,再就是永恒的月亮能看到他們短暫的榮華。月亮是“寂寞”的,也是客觀的見證人,它照著舊時(shí)宮墻,給后人無限啟迪……。
這首詩哀感沉痛,境界蒼涼,雖然著墨處主要是傷悼故宮的被毀,及對(duì)其毀滅的嘆挽,但骨子里,卻浸潤著眷戀前朝家國的拳拳忠心。這種情感的渲泄,是正直士大夫愛國主義思想的普遍表現(xiàn)方式,已積淀成我國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種心理特質(zhì)。
上一篇:劉慶云《摸魚子》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陳伯海《故都》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