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日臨公館靜,畫滿地圖雄。
劍閣星橋北①,松州雪嶺東②。
華夷山不斷③,吳蜀水相通。
興與煙霞會,清樽幸不空④。
【注釋】
①劍閣:山名,在四川,因峭壁中斷,如劍之直立,故名。星橋:李冰在蜀地治水,造橋以通道路,上應七宿。《華陽國志》:“世祖謂吳漢曰:安軍宜在七星連橋間。”即指此。②松州:唐代州名,在今四川松潘縣。雪嶺:雪山,在松州嘉誠縣東八十里,即西山。③華:中華。夷: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④“清樽”句:暗用孔融典故,歌頌嚴武。張璠《漢記》:“孔融拜中大夫,每嘆曰:‘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四、《全唐詩》卷二二七。
本詩寫在寶應元年(762)杜甫寓居成都時,嚴公,即嚴武,杜甫的好友,當時他正在成都任成都尹兼御史中丞,充劍南節(jié)度使,常邀約賓客宴飲。這次大家同詠嚴武廳堂的《蜀道圖》,杜甫分韻“得空字”,乃為平聲東韻,所以這首題詩限用“東”韻。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lián)粘題,寫公館里環(huán)境幽靜,寫《蜀道圖》山川形勢,突出一個“雄”字。頷聯(lián)描寫劍閣與雪嶺,從高峻奇險的角度寫《蜀道圖》之“雄”。頸聯(lián)描寫圖外山水之景,劍閣、雪嶺與各地的山相連接,圖中的水與吳、蜀相通,從地域遼闊的角度形容《蜀道圖》之“雄”。王嗣奭評這首詩說:“此詩三、四在地圖內(nèi),而五、六推及圖以外,包羅宏闊,俯仰無際矣,此地圖之雄也。”(《杜臆》)剖析得絲絲入扣。尾聯(lián)再次叩題,首聯(lián)只寫了題面上的“蜀道畫圖”,還沒有寫到“嚴公廳宴同詠”之意,到了第四聯(lián),詩人說大家乘著欣賞蜀道山水畫圖的雅興即席賦詩,主人嚴武盛情好客,樽中酒幸而常滿。結句既有稱贊嚴武的意思,又回應題面,全部寫完“嚴公廳宴同詠蜀道畫圖”的題意。讀完全詩,感到杜甫這首律詩格律嚴整,章法精細,誠為晚年“漸于詩律細”中的佳作。
上一篇:《與湛上人院畫松》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為侶松上人畫荊棘蘭花》題畫詩賞析